第A03版:法治综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三卫生间”:凸显人性化的城市管理

上海首批  “第三卫生间”早在2013年就出现在外滩、世纪大道、徐家汇公园等地。经过多年落实国家住建部新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及上海市相关配套文件,上海的“第三卫生间”日趋增多,如杨浦区的公厕总数为149座,其中39座公厕设有“第三卫生间”;阜新路厕所依凭干净整洁、设备贴心、颜值高等特点入选2020年度上海“最美厕所”,其内配置的“第三卫生间”列入网红;五角场合生汇商场共有6层和地下2层,除了一楼外,每层均配有厕所,B2—B1以及2—5楼配有“第三卫生间”,标识明显,设备齐全,很是方便顾客,广受赞誉。

公厕分性别,方便男女“方便”。公厕内特设“第三卫生间”委实是一件可圈可点的新鲜事。“第三卫生间”就是在有条件的无障碍厕所内,除增设儿童、母婴等设施外,同时解决一部分特殊人群的需求,如女儿(儿子)协助行动不便的老父(老母)如厕,或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如厕不便,需要异性辅助之。  “第三卫生间”内一般有独立结构,人在里面互不妨碍,并配有相应的适用于残疾人的设施。

随着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人性化自是现代化城市的首要元素之一。“第三卫生间”的设立正是充分彰显出城市管理的人性化。近些年来,本埠公厕建设马不停蹄,游客和市民普遍反映越来越方便,市绿化市容局还开发了“上海公厕指南”APP导厕软件为市民出行如厕提供有效的导引帮助。而设立“第三卫生间”标示着上海的城市管理更为细化,公厕建设更为人性化、个性化。

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硬件建设往往成为一种标志性的徽识,而硬件建设不只是体现在楼宇、高架、商铺等,还蕴含于诸多方面的细节。细节关涉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人文关怀的深度。市民的生活是很具体、很实在的,他们每天的衣食住行也是很细微、很繁琐的,因此无时无刻不与城市细节接触,甚至可以说,市民对城市细节的关注度要超过哪个地方造了一栋楼、哪个地方开了一家商铺,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虽说“第三卫生间”使用者不多,但这些人确实有着特殊需求,一旦满足之,他们的赞誉会传递给眷属、朋友、同事、邻里,给城市的“宜居”平添一份光彩。

创建服务型政府已是现代政治伦理的题中之义。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乃是突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将这一理念细化于政策和策略,融化于管理和服务。“大手笔”固然是一个城市“旧貌换新颜”的路径,但诸如“第三卫生间”的城市细节更是蕴含着人文关怀的内核,丈量着“以人为本”的幅度。试想:能为极少数特殊人群考虑设立  “第三卫生间”的政府,会忽略和漠视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管理中的个性化服务堪为“以人为本”的底蕴。

日前,上观新闻报道:据市人大代表胡秀靖实地调查,发现上海大型商场、旅游景点、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第三卫生间”数量还是太少,且很多导引标识不够清晰,甚或还上了锁不开放。胡秀靖代表曾问某景区工作人员为何上锁?对方解释:“这种卫生间打扫难度大,用多了设备也容易坏。如果关了,也就不用那么费力打扫了。”由此看来,本埠除了按国家规定的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设置“第三卫生间”,还得在设置后,强化管理,确保使用,切实方便有特殊需求的市民。(沈栖)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