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律师沙龙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同哏作品”的侵权问题

资料图片

□北京中闻事务所

赵  虎

随着短视频成为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未来可能因此而产生的著作权纠纷会越来越多。希望短视频创作者正确认识和理解著作权法中的思想表达二分法,可以借用他人思想创作新的作品,但切莫照搬他人的表达,那样就可能涉嫌侵权了。

如今脱口秀等表演形式十分火爆,由此也引出了“同哏(梗)作品”是否侵权的问题。

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哏”是指滑稽可笑的语言和动作,有时也被称为“梗”。在文艺作品中,哏一般指笑点,同哏作品,就是有同样笑点的作品。

现在网络平台上有很多同哏(梗)作品,大家在看短视频或综艺节目时,可能会感觉这个笑点或段子很熟悉,好像其他人也用过。

由于搞笑类短视频的笑点往往就是一个“哏”,因此同哏作品更多。

在浏览这些同哏作品时,你可能只觉得为何同质化的内容越来越多,但从法律角度思考,这类“同哏作品”是否构成侵权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著作权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思想表达二分法。

思想表达二分法,即法律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这个原则不仅是法学课堂上的重点学习内容,实践中也经常被用于处理涉嫌侵犯作品著作权的案件。

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关键在于区分何为思想、何为表达。情感、理论、思路、概念、创意等属于思想的范畴;文字、图画、视频等属于表达的范畴。你可以写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可以写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讲述年轻情侣为了爱情不惜以命拼争的故事,思想基本一样,但是表达不同。

“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是为了鼓励创作,也是为了知识的传播。

著作权属于垄断权,一旦被垄断,他人就不能再使用。为了鼓励创作,法律规定不能垄断思想。比如好莱坞电影的剧本往往充满“套路”,但是,如果在人物、人物关系、人物成长经历、主要情节等方面都一样的话,则进入了表达的范围,构成侵权。

现实中,一个作品是浑然一体的,思想与表达往往不能很清晰地被分开。判断一个作品是不是使用了另一个作品的表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思想表达二分法有了基本认识之后,我们再来分析同哏作品。

哏,即笑点,属于思想的范畴,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既然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那么任何人都不能主张自己对某个哏有什么权利。

例如,某脱口秀演员擅长谐音哏,但是他不能禁止别人也用谐音哏。

虽然哏不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哏需要具体表现、演绎出来,单单一个哏往往起不到效果。

如果要使用别人的哏,那必须要用不同的演绎方式,如果演绎方式都一样,那就属于表达范畴,而不是思想范畴。

表演哏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的过程。在相声表演中叫做“系包袱”和“抖包袱”,在其他文艺形式中也有一个从铺垫、爆点到升华的过程。

相声演员在演绎一个哏时,因时间、地点、表演风格不同,对同一个哏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如果安排设计用什么样的语言、动作甚至服装、角色来完成这个哏,就进入了表达的范畴,应当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在影视作品中,故事背景、角色、人物性格一般都不同,对同一个哏的表现往往也有差异。

除了纯喜剧类影视剧,一般情况下,影视剧不以表现哏为主,偶尔出现的哏相当于“彩蛋”。

另外,影视剧的投资金额一般不小,对质量的要求往往很高。所以,同哏作品最为突出地表现在短视频作品上。

而根据修订后的《著作权法》的规定,有独创性的短视频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归类为视听作品。

与影视剧不同,短视频很难在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时间内表现出深刻的故事。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短视频以搞笑为主题,这些短视频在很短的时间内只能表现一个哏,而表现哏也成了这类短视频的全部内容。

大多数短视频创作者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研究开发新哏,于是,使用他人的哏便成了最便捷的选择。

如前文所述,哏属于思想范畴,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所以,在搞笑类短视频中使用他人的哏其实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使用的不仅仅是哏,还有哏的具体表演方式,那就可能有问题了。

比如有这样一个短视频,内容是用女友之前的语音逗女友的例子,如果用不同的故事(如女友的反应不同)和语言再演绎一次是可以的,但如果把微信语音中女友的语言以及女友听到之后一系列的反应等原样演绎一遍,就可能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

随着短视频成为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未来可能因此而产生的著作权纠纷会越来越多。希望短视频创作者正确认识和理解著作权法中的思想表达二分法,可以借用他人思想创作新的作品,但切莫照搬他人的表达,那样就可能涉嫌侵权了。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