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老法今说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古画中的雪景有多美

雪堂客话图
京畿瑞雪图

□郑学富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鸣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的《夜大雪歌》描写了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景象。挦绵扯絮般的大雪为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素装,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雪篇章和美不胜收的雪景绘画。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此后,历代名家大师大多热衷于雪景山水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传世之作,由此我们也可一窥古代瑰丽的雪景。

《京畿瑞雪图》中的长安雪景

唐诗描写长安的雪景很多,“秦陵汉苑参差雪,北阙南山次第春。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这是杜牧描写长安雪景的诗句。贾岛描写终南山漫山飞雪的诗句:“秋节新已尽,雨疏露山雪。西峰稍觉明,残滴犹未绝。”而唐代画家李思训的《京畿瑞雪图》描绘的是长安城及周边地区壮观多姿,气象万千的雪景。

《京畿瑞雪图》,绢本,设色,纵42.7厘米,横45.2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主体为楼阁雪景,勾勒成山,用大青绿敷色,画法古拙。其上崇山峻岭,峰峦叠嶂,松柏挺拔,落满了雪花,更增加了山的高峻、秀美。山腰间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树木葱绿,积雪覆盖,正如王维诗句所云:“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前景山下有一条河流,画桥游舫,亭廊舫榭,木质牌坊,雕梁画栋,令人目不暇接。河岸上有一处高大建筑,琼楼玉宇,飞阁耸翠,锦檐绣甍,二层高台之上楼阁殿宇,翘脊高啄,钩心斗角。李又有诗云:“水殿临丹御,山楼绕翠微。”画面上建筑富丽堂皇,或是别院行宫,或是山中别墅,重檐歇山顶、十字脊顶、琉璃瓦、格子门。屋檐上的覆雪洁白无瑕,宛若烟云漂浮,“倚杖望晴雪,浮云几万重”  (贾岛诗句)。远看又像一只只恣意飞舞的白鹤,带着祥瑞之气。朱湾《长安喜雪》诗云:“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遍似玉尘消更积,半成冰片结还流。”图中所绘人物众多,有打伞步行者,有坐轿者,有乘船者,有骑马者;或宴乐雅集,或品茗叙谈,或旅游观光,或走亲串友。

《雪堂客话图》中的江南雪景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陆游的诗句描写了江南从未见过的大雪美景。南宋画家夏圭的《雪堂客话图》则形象地展示了一幅宁静的江南寒江雪景。

夏圭曾任画院待诏。他刚开始学画人物,后改攻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他的画更加老苍雄放。他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泥里拔钉皴。景中人物点簇而成,神态生动。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

《雪堂客话图》,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29.5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笔法苍劲浑厚,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远处山脉连绵起伏,残雪点点,草芽拱出。山上青松翠绿,树杈枝叶之上点缀着零零星星未融化的积雪,体现了冰封的严冬里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山石用劲利方硬之笔勾括,多用小斧劈破和短线条秃笔直破,以表现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苍润浑融的质感,获得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又少皴多染,以显其阴阳向背和层次变化。在近处的山坡间雾霭笼罩,生长在岩隙之中的几株老树根株结盘,虬枝盘旋,前后掩映。茂林修竹,挺拔苍翠,上覆白雪。一座水榭掩隐其间,轩窗洞开,室内两位高士相对而坐,或对弈厮杀,或饮酒赋诗,或品茗叙谈。有白居易《问刘十九》之诗意:“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画中的人物虽然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的姿态神情、互动呼应描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山泉溪流从水榭下面潺潺而流,形成一片湖面,细波荡漾,岸上白雪皑皑,一尘不染,万籁无声,给人一种幽静寒冷的感觉。一叶小舟漂于湖面之上,一个披蓑戴笠的老渔翁坐于舟中,独自在湖中垂钓,其清高孤傲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柳宗元《江雪》诗意油然而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略染淡墨,显得远山空蒙,杳渺无际,以烘托大雪的洁白和寒气袭人的气氛,也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画面左侧署“臣夏圭”三字款。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