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学院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市法学会主办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

探寻数字化转型的法治化进路

□记者  徐慧

本报讯  9月2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市法学会主办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论坛主题为“数字法治:供给和适用”。

上海市法学会会长崔亚东出席论坛并主持论坛开幕式。论坛上,法学法律界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转型  法治化进路”等相关话题,从数字法治的实践需求、前沿理论、制度建构、法律适用等方面入手,共同探寻数字化转型的法治化进路。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教授受托发布《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2022)》,  《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指数3.0》和《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评估报告(2021)》。

《蓝皮书(2022)》重点聚焦世界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最新动态,搜集汇总各国有关人工智能法治发展的战略、政策、法律、理论研究、重大项目应用、典型司法案例等方面的最新资料,通过分析、评估,形成了较为客观、公正、准确、全面的分析报告。《蓝皮书(2022)》在保持蓝皮书基本结构内容不变的同时,力求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并新增“元宇宙”专题,聚焦当前元宇宙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邀请国内法学界、科技界专家及元宇宙领域企业家发表见解。

《指数3.0》在《指数2.0》的基础上,增加了指数体系对人工智能法治实施状况、公众感受与发展前景的关注等项。蓝皮书编委会组织专家团队对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状况评估,测评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评估总体得分89.04分,相较于2020年上升3.6分,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已经接近“高水平”。

这说明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人工智能领域顶层设计与技术发展同步推进,2021年我国在人工智能法治的顶层设计上持续进展,多部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出台并实施;人工智能法治的规范资源与人才资源愈发充沛;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文化持续生长,社会公众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态度愈加审慎,社会大众以其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弥散化的监督效应,常常能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黑箱”特性以及人工智能产业不可避免的逐利本质作出有力的回应;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稳步有序展开。在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辅助下,司法活动的效率和可预测性同步提升。同时,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研发工作也愈发重视传统司法技艺的智识反哺,逐步实现了法学和计算科学的有机融合。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