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扎根12年 当好乡村振兴“规划师”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相婷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秉持这份情怀,李相婷长期扎根乡村建设一线,以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不屈不挠的工作韧性、勇挑重担的使命担当,为完善上海湾区高新区配套设施、助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挥洒青春和汗水,成了老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乡村振兴“规划师”。

当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员

2010年,身为名校高材生的李相婷毅然选择从繁华的上海市区远赴上海湾区,从零开始,投身基层甘当“小学生”。初来时,为了短时间内摸清情况,她深入田间地头踏勘现场,被宅基上的土狗追着跑、迷失方向找不到归路等“难忘”的小插曲,都被她当作“苦中作乐”的笑谈。为了尽快融入适应,她抓住一切机会,主动向领导、同事、社区村(居)民请教,暗下决心立志在高新区这片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地的热土上有一番作为。十二年里她用脚步丈量高新区每寸土地,尽其所能、尽展其才,每项工作都尽心尽力,每个问题都搞清弄透。

乡村规划的难点在于识别乡村与城市的差异,挖掘乡村独有特质,解决乡村发展的难题。作为乡村规划的编制组织者和决策参与者,李相婷组织设计团队,通过细致田野调查和多层次访谈,准确把握高新区郊野地区的过去和现在,擘画乡村发展的未来。她高度重视规划编制的可落地性,认为只有对规划落地实施路径深入系统分析,才能搭建好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使规划发挥应有作用。遇到对本地乡村规划建设经验尚浅的设计团队,她是一个“陪伴式”甲方,时时在线沟通督导,把握方向即刻纠偏,最大限度避免规划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

杨家埭是高楼村内的一处宅基埭头,共6户农户,每个农户宅前的路边及河滩边均有一定公共空间。虽然是公共空间,但6户人家基本各自圈占使用,有停车的、有种菜的、有养花的,还有挖池塘养鱼的,整个区域环境呈现混乱状态。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初期,6户人家不同程度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项目实施。李相婷对周边环境进行统筹规划提升,将滨河地块恢复为村内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改造和景观提升,同时充分考虑6户人家的生活出行需求,统一设置宅前停车场地。在项目前期带着设计单位会同村里多次征询6户农户的意见及个性化需求,对设计方案细节反复推敲,最终得到6户人家的认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做好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员

乡村振兴20字方针中,产业兴旺是基石。不论是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还是在新经济业态等项目的引进落地过程中,都少不了李相婷的身影。项目前期洽谈对接中,她既是“门诊大夫”,为项目落地涉及的土地、规划、建设配套等问题进行“把脉问诊”,梳理问题清单,给出解决方案建议;又是“政策宣解员”,耐心把规划用地政策“翻译”给意向投资人,尤其是涉及国家有明确保护要求的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政策,坚决在第一时间把政策讲明、讲透。在项目落地阶段,她又化身贴心服务的“店小二”,扎实做好落地服务保障工作。

2022年7月,根据组织安排,李相婷转岗任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兼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书记。履职新岗位后,她沉下心、放下身,一如既往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前辈学,以最快的速度熟悉掌握部门的业务知识,充分发挥城建工作的背景优势,对部门近年的疑难工单深入分析,开展深入调研,探寻共性工单背后反应的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提出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她撰写的关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的意见建议专报上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后,得到主要领导高度认可,为推动相关问题自上而下根本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