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茶座

真话多少钱一斤?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1月08日

  □王俊良

真话,多少钱一斤?

古往今来,有把说真话付出的代价,换算成多少钱一斤的吗?有。汉代司马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为李陵事件,在朝堂上说真话,被判死刑。汉代规定,死刑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引颈就戳;一是忍辱偷生,割掉生殖器(腐刑)。《汉书》有“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律条。就是说,交五十万钱,可以免死,可保生殖器安然无恙。换句话说,司马迁一条命的斤两,价值就是五十万钱!

按等价交换规律,司马迁为说真话,付出的代价不低。对司马迁选择,接受“保住上头,舍弃下头”的做法,世人多以《报任安书》为据。窃以为,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生死观,非为《史记》,只为活命。交不起赎命钱,只能退而求其次,舍生殖器保生命。作为同时代的任安,并没理解司马迁。后人颂扬其说真话,同样曲解了司马迁。毕竟,生殖器不同于“韭菜”,割一茬不会再长一茬。

这一点,晋朝人嵇康看透了朝堂上那点猫腻。先鼓励你说真话,然后,再追究责任。嵇康坚持远离官场,以求避祸自保。司马昭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起来。钟会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圈友”山涛离任组织部长,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不但不领情,还发公开信《与山巨源绝交书》,进一步亮明态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阐释拒绝出仕理由。

然而,嵇康躲过一枪,却挨了一刀。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好友吕安之妻徐氏,被吕安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欲状告吕巽。嵇康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谁知,吕巽反诬告吕安不孝,官府将吕安收捕。嵇康主动到官府为吕安出庭作证。嵇康的一句真话,没为吕安争到自由,使本可置身事外的嵇康,赔上自己一条命的代价。

其实,嵇康不说真话也得死。原因是与朝廷不合作。问题的性质,有点像明朝方孝孺。只是,方孝孺为说真话,付出的代价太大。按官方数字统计,应该是嵇康付出代价的八百七十三倍。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城破后,朱棣与方孝孺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后人多以此见证方孝孺的忠烈,佐证成祖朱棣的残暴和嗜血成性。

从文字上看,一开始,朱棣并没有杀方孝孺的打算。朱棣主动给方孝孺交底,“先生毋自苦,予欲效周公辅成王耳。”方孝孺不买账,实话实说“成王安在?”朱棣说“彼自焚死。”方孝孺紧逼“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说“国赖长君。”方孝孺质问“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忍无可忍,把底牌亮给方孝孺“此朕家事。”至此,谈话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方孝孺坚持的是“成宪”是“天下事”,朱棣遵守的是“现实”是“家事”。

某种意义上,朱棣也算说了真话。意思很明确,谁当皇帝是我家的事,你没权掺和。否则,要付出代价。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等于跟方孝孺叫了板。笃信“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方孝孺,面对朱棣“诛九族”威胁,凛然一笑,说“诛十族又何妨”!方孝孺为说真话,付出了十族873条人命的代价,成为史上价格最高的真话。

价格高,并未阻止说真话的脚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出自因讲真话,被贬饶州的范仲淹之口。其为说真话,代价是妻子病死饶州。出使英国的晚清名臣郭嵩焘,因在《使西纪程》中替“英夷”说真话,遂成“天下公敌”,其代价是被“吐沫星子活活淹死”。其“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的自励诗,听上去更像满腹委屈。

事实上,人类文明史就是真话不断战胜谎言的历史。说出真话,是公民基本品质,也是做人起码要求。无论如何,用生命的斤两等价交换真话,都不是一个国家的常态。索尔仁尼琴说,讲真话“对于身体来说,这是困难的选择,但对灵魂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