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场上又出现了针对保险消费者的理财骗局。不法分子假借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中心”的名义,打着“根据银监会、保监会内部红头文件要求,补偿客户利息、退还手续费”的幌子,诱骗保险客户退保后转购理财产品。
不久前,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就陆续接到客户反映,称接到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中心的电话,说客户购买的保险产品利息较少,根据银监会、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要对客户做出补偿,请客户到指定地点办理手续。该指定地点恰好与平安人寿某处受理客户业务的办公职场相邻,不法分子故意隐去真实名称,在该地点的前台接待处背墙上仅标注“售后服务中心”字样,令客户误认为该处是平安人寿的办公职场。
为避免更多保险客户受骗上当,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果断采取措施,一方面在职场所在的办公大楼内重新制作醒目的指示牌,便于来往的客户辨别,另一方面立即将调查情况向属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该举报后十分重视,翌日即对上述“售后服务中心”进行了突击检查,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被举报单位存在诸多违规、违法情况。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查处,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据悉,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保险客户贪图高利的心理,编造虚假信息,谎称监管要求保险公司退费,假借“某某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中心”的名义诱骗客户退保后购买理财产品,严重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
平安人寿作为保险公司,其应对方式主要有:一、通过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提醒客户注意识别此类骗局防范风险;二、积极配合客户核实相关情况,收集侵权线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三、对于不法分子冒用保险公司名义的行为侵犯到公司合法权益的,主动提起诉讼进行维权。针对此类市场乱象,原中国保监会曾发布过《关于防范“退保理财”骗局的风险提示》,提示保险消费者:“一、正确认识保险功能。二、勿受高息理财诱惑。三、依法维护自身利益。”保险监管单位也曾明文发布过《关于防范不法分子以保险分红名义实施电信诈骗的风险提示》等内容,提示保险消费者:“一、接到类似电话后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与保险公司官方服务电话联系或至营业场所现场咨询,核实保险分红相关情况,严防上当受骗。二、保险消费者要增强自我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轻信陌生电话、短信和微信,特别是涉及钱财,需小心谨慎,避免上当受骗。三、保险消费者受到以保险分红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侵害,要尽快通知开户银行,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及时挽回损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