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川 胡蝶飞
“我注意到报告中提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但是,精细化不等于统一化。”“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政府立法工作……这点很好,但是还不够。”昨天下午,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会场,委员们讨论热烈。记者看到,发言机会基本要靠“抢”,有时甚至会有五六位委员同时竖起牌子。
昨天下午,市政协分组讨论了上午刚听取的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草案报告和预算草案报告。记者在多个分组会场内看到,发言机会都要靠“抢”,争取发言机会。在社科组还有一位委员顶着高烧,带病参会,他的发言收获了同组其他委员们的尊敬与掌声。
“我注意到报告中提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但是,精细化不等于统一化。”在海华教学楼204教室,臧熹委员“抢”到了第一个发言的机会。臧熹表示,有的街道在建设中整齐划一,并没有变“美”,反而失去“多元化”,“我认为,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并不是这样千篇一律的精细,而是应该更多元各有亮点。”
臧熹同时还关注到报告中提到的关于事中事后的监管问题。他建议,要运用更多互联网手段,加强数据整合共享,破解行业与属地监管之间的缝隙,打通信息壁垒,做到事中事后监管。
记者来到社科组分组讨论会场时,钟永喜委员刚刚“抢过”话筒:“不好意思各位,让我在中场休息前插个队,我有点发烧,说完就去看医生。”他表示,看完上海政府工作报告后,首先感到的是自豪和骄傲,尤其是对在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效,让不少企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大大提升。不过,目前仍有一些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难题,这些难题即便只有1%,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所以希望今年政协各界别能够加强合作,提出行动方案,通过专题形式把这1%的难题解决在实处。
陈贵委员的发言则聚焦如何加强政府法治建设。陈贵表示,报告中提到“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全面清理制约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点很好,但是还不够,“上海作为新时代改革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时期内,还应该主动加快‘竞争中立’的立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