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调音师》改编自2010年的法国短片,自去年10月在印度本土公映后,不仅摘得IMDb年度十佳印度片榜首,还拿下有着“印度奥斯卡”之称的印度电影观众奖的多座大奖。在印度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热度逐渐退烧之际,《调音师》让中国观众看到了印度片的另一道风景。
《调音师》
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
编剧:阿里吉特·比斯沃斯 约戈什·查德卡尔斯里兰姆·拉格万 赫曼斯·饶 普哈·拉达·瑟蒂奥利维耶·特雷内
主演:阿尤斯曼·库拉纳塔 拉迪卡·艾普特 安尔·德霍万 马纳夫·维吉
制片国家/地区:印度
语言:印地语
上映日期:2019-04-03
片长:139分钟
剧情简介:
印度影片《调音师》改编自2010年的同名法国高分悬疑短片。故事讲述了一直假装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阿卡什,在意外成为一起凶杀案的唯一“目击证人”后,所遭遇的种种出其不意的经历。影片故事波折惊奇,反转不断,是2018年度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评分最高的印度影片。
《调音师》的印度原名为“Andhadhun”,有“激烈、放纵的盲调”的含义。如同片名一般,《调音师》不像大多悬疑片那般紧张,更多的是在轻快氛围中穿插大量反转和刺激情节。
《调音师》的主人公钢琴家阿卡什为寻找灵感和谋求生活便利而假扮盲人,还因此结识了女友苏菲。当他应影星普拉莫之邀来到其家中为女主人西米带去惊喜演出时,却意外目睹了西米和情夫曼诺拉错手杀害普拉莫的过程,在成为凶案现场的目击证人后,阿卡什遭遇了一系列出其不意的事故和威胁。
影片中,阿卡什一直面临“盲与不盲”的选择。起初,为了获得更多好处,阿卡什伪装成盲人艺术家。后来,面对凶杀案,他有一度想“恢复光明”,说出真相。但得知真正的凶手身份后,他选择继续成为“盲人”。甚至在目睹了又一起凶案后,他还是假装没看见,将眼睛藏在黑色的墨镜下。
只是,一切没有因为阿卡什的“盲”而结束,在一次次的变故中,阿卡什做出一个又一个选择。电影结尾,已经在欧洲继续着音乐梦想的阿卡什偶遇苏菲,他讲述这段可怕的遭遇,却刻意隐瞒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告别前女友,依旧戴着黑色墨镜的阿卡什精准地用拐杖打走了挡道的易拉罐……直到影片结束最后一秒,剧情都还在反转。
善与恶之间,阿卡什双眼一闭,屏蔽真相,让自己坠入无边黑暗,像个盲人一样继续生活。
在看得见和看不见之间,埋藏了无数关于真相的细节。影片里几乎没有多余的人物,看似与故事无关的苏菲其实像极了生活中的“键盘侠”,他们轻易听信别人的话,对真相的追求只停留在表面的程度,习惯性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和评判。还有影片中出现的小孩,他明明发现了真相和危险,却用冷漠无情的态度对待。每个角色都对故事进展产生作用,也正是这种精准的设计,让不可思议的故事变成“现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音乐,虽然印度电影总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但这部电影的音乐也是“暗藏玄机”。主题曲的歌词更与故事契合,“怀疑束缚了所有人,真相俘虏了所有人,所有人都在争斗”,暗示着不停变化反转的人物关系,是敌是友、是真相或是谎言,《调音师》中的每个人物,都在自以为得到的真相中迷失了自我;“盲人也看见鲜血,他说自己看见了,但没人听他讲述”,正是主角阿卡什的自白,也是电影《调音师》的剧情关键。假盲人、真凶杀,阿卡什在盲与不盲之间犹豫。阿卡什像是《狼来了》中的那个小孩,没有人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有影评人认为 《调音师》的核心在于这句话:“W hat is life?It depends on the liver.”虽然在电影中被翻译成“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但这似乎是句一语双关的话,包含另一层意思:“什么是生活,这取决于人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生而为人,我们一直都在做选择,而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是谁,你将怎么活。(栎之/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