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痰”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4月16日

  “痰”:

近日,一名视障人士的求职经历引起媒体关注。他叫郑荣权,是全国第一批、浙江首位使用盲文试卷参加普通高考,并被普通大学录取的盲人大学生。前不久,他报考了南京市盲校的教师岗位,好不容易参加考试渡过重重难关,并且考试排名第一,却因视力达不到公务员体检标准,体检不合格落选。  (4月14日央视客新闻)

百家讲:

盲人报考盲校教师遇阻再次引发社会公众对盲人就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的的关注,盲人高考、盲人融入社会等问题得到改善,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为重点,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辅助,国务院、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条例和规章为补充的残疾人就业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但在现实生活中,就业仍然是残障人士更好地生存、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就拿此次盲人考盲校教师遇阻事件来看,即使你笔试、面试第一,仍然因为盲校招聘教师体检是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参考而落选。

盲人报考盲校教师遇阻,再次呼吁社会能给盲人就业更多元化的选择。多元化就业能增加盲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促进盲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让公众看到盲人真实的能力与风采。而要做到这点,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表率作用,招聘人员时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味地要求“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应给残障人士这个特殊群体就业留个门、开扇窗,从而让他们增强生活信心,找到能发挥自身才能、传递正能量的人生道路。——谢晓刚

“痰”:

4月11日晚,短时极端强降水导致深圳全市多个区域突发洪水,造成部分区域受灾,福田区、罗湖区多处暗渠、暗涵出现人员遭遇洪水淹溺死亡或失联。4月13日,深圳罗湖区最后一名失联人员被找到并确认死亡,至此,暴雨事件共计致11人死亡。(4月14日《北京青年报》)

百家讲:

城市暗渠“吞人”,要追责更要反思。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只考虑经济增长,还要兼顾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好自然水系,发挥湖泊河道的蓄水调节功能,减少人工的过度开发破坏。目前正处暴雨多发期,有关部门应对各积水点在暴雨中的积水数据进行统计,摸清情况做排水改善;对井盖、下水道、涵洞等市政设施进行排查和整改,防水患于未然。同时,应针对《城市防涝大纲》,制订配套细则,并实行考核;对防涝治水不力者,进行问责。

特别是,提高有关职责部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力度,制定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此外,在河道沿岸和易涝地点布设监视和警示系统,做到实时监控。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专业化的问题排查机制,加强社会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张西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