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下落不明 写下心事盼“解忧”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4月19日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徐荔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自己或许不舍得买吃的、穿的,但为了孩子,只要条件允许,大多数父母都愿意把最好的给他们。但是,有些人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却在做事前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做出违法犯罪之事,给孩子造成了无法逆转的伤害。更有甚者,夫妻同时犯罪入狱,让孩子成了“孤儿”。

在上海市宝山监狱服刑的老王就是这样,他和同居女友因诈骗罪入狱,才1岁多的小女儿无人照顾,辗转多处,最后失去了消息。

不知女儿下落的老王心急如焚,可身处监牢,他无可奈何,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力感。从电影中获得灵感的他写信给监狱民警,期盼有人帮他“解忧”,而民警真的及时帮他千里寻亲……

“连裆模子”诈骗8000多万元

老王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的案件曾受到媒体的关注。根据报道,2003年,时年48岁的老王在某报上看到一则征婚启事,“王小姐,33岁、香港富豪之女,离婚两年。想寻找有管理经验的男性为伴……”老王当时也是离异状态,他说自己抱着“开玩笑”的心态用化名拨打了报纸上刊登的电话号码。老王告诉对方,自己在温州某企业担任厂长。但其实当时他已因债务问题,不再担任厂长一职了。

第二天,老王就接到了王小姐的电话。虽然向对方坦白了自己已年近五十,与王小姐有较大年龄差距,但老王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与经济情况。而王小姐则表示,只要对方懂管理,对她好,其他都可以考虑。

就这样,两人熟络起来,并于次年开始同居,不久生下了大女儿。不过,与老王想象中不同的是,与王小姐在一起后,他没有顺理成章地接手管理王小姐家的产业。王小姐对他解释,父母对他有些不满意,不同意两人的婚事,可她下定决心与老王在一起,所以,家中断了与王小姐的经济往来,生活只能靠自己。于是,两人一个做小生意,一个做保险推销员,生活了一阵。

后来,老王到一家温州公司上海办事处工作,王小姐也来到上海。在老王的同事、老板面前,王小姐一直声称自己是“香港富豪之女”,打扮得珠光宝气,使用新潮数码产品,还声称能够“低价进口高档轿车”。但实际上,两人以此为“噱头”骗取巨额购车款后,将其中部分用以购货搪塞,另一部分则用于挥霍。

据老王在法庭上陈述,王小姐在2007年和2008年告诉他,富商父母相继去世,遗产正由香港的九叔清理,有几十亿资产。于是从2009年10月开始,老王找到相熟的公司老板,称“王小姐有巨额遗产,可以给他投资”。之后,王小姐又称“能低价购买进口高档轿车”,前后共骗得老板8000余万元。两人将骗得的赃款用于购车、购房、归还欠款、挥霍等。

老王称,直到案发,他才知道王小姐一直用假名和假身份骗他,“我对她的身世有过怀疑,她曾说过自己的‘真实’身世,她说自己其实在江西出生,但不到3岁就被抱养到香港有钱人家了,之前说的香港父母是她的养父母。”这番说辞漏洞百出,但根据材料显示,案件审理时,老王坚称自己一直相信王小姐就是香港富商之女。

尽管在庭审中,已经怀孕的“王小姐”将一切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称老王是被她“骗财骗色”,但根据检察机关掌握的证据,2012年,老王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王小姐”因为怀孕被取保候审,然而她在此期间企图趁机逃匿。被抓获后,法院认为她构成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且主观恶性较深,判处无期徒刑。

父母入狱  女儿成“事实孤儿”

入狱后,老王曾经发出“对不起家庭,对不起后代”的忏悔。其实,老王的人生有着让许多人羡慕的“起点”。他出生在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大家庭,祖父是烈士,父辈都是踏实工作的人。

老王自己当过兵,在机关单位工作过,做过厂长,也搞过民营企业,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老王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个正直的人,两人的儿子很争气,有着很好的前途。然而,老王在做生意时看惯了纸醉金迷,享受惯了灯红酒绿。慢慢的,他变了。他的行为开始越来越偏离曾经的誓词。

老王的犯罪影响了很多人,不但儿子的人生严重受挫,与“王小姐”所生的两个女儿也没有了爸爸妈妈。

2012年,老王和“王小姐”先后入狱,留下了两个女儿。大女儿9岁,小女儿才1岁多。由于“王小姐”事先没有对两个孩子做任何安排,她们一下成了“事实孤儿”。老王在监狱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

如果失去自由是一种切肤之痛,那么身为父亲,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让她们流离失所,这种痛苦更让老王懊悔不已。“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老王说,“天天为孩子揪心,那种后悔无法用言语表达。”

老王入狱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2013年,老王到宝山监狱后才有过一次“亲情会见”。不过,来看他的不是老王的家人,是“王小姐”曾经的驾驶员。老王这才知道,他的大女儿已经被一位好友领走抚养,但小女儿妮妮(化名)无人照顾。老王的父母因为身体、经济等原因拒绝接收孩子。

曾有两位好心人收留过妮妮,可是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又将孩子“退回”。见孩子可怜,一位年逾六旬的张奶奶暂时抚养过妮妮。在老人家的这段时间,应该说是妮妮最快乐的日子。可老人明白,孩子只是暂时寄养在她这里,因为自己年龄和身体状况,恐怕不能长期陪伴妮妮。

2013年11月,一对中年夫妇愿意长期无偿助养妮妮。然而没过多久,妮妮还是来到了北京太阳村,这是一个专门的无偿代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民间慈善组织。据当地管理员介绍,孩子们生活在这里,只能获得生活和情感上的一些基本照顾。

写信盼“解忧”发起千里寻亲

老王的这些信息都是从监狱民警处得知的。因为惦记女儿的情况,老王非常焦虑,得知他的问题所在后,监狱民警也默默留心着有关妮妮的消息。

老王还知道,妮妮被送到北京太阳村不久,就被上海的一位好心法官带了回去,照顾6年。在此期间,老王的主管民警一直不间断地帮老王关心着妮妮,将妮妮的情况转达给老王,让他安心服刑。

到了2017年,妮妮该上学了。可妮妮的户口在江西,在上海无法上学。出于对孩子接受教育的考虑,收留妮妮的好心人又与北京太阳村联系,经过多方协商联系,最终决定把妮妮送到了江西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

自2017年6月,妮妮被送到江西后,老王就失去了妮妮的消息。根据好心人提供的地址和联系人,老王写过好几封信,但都石沉大海。老王不知道妮妮的情况,她健康吗?上学了吗?生活怎么样?他的心一直悬着,始终牵挂着妮妮,寝食难安。

就在老王为了妮妮的事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宝山监狱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老王在监狱统一组织下观看了电影《解忧杂货店》。受到电影的启发,老王把小女儿至今下落不明的情况写成“信”,交给了监狱民警,期望能够有人帮他“解忧”。

老王的“忧虑”让人揪心,监狱民警也很担心孩子的情况,他们及时向监区领导汇报此事。老王的情况得到监狱局综治办、宝山监狱综治办的重视,监狱民警经多方联系沟通,群策群力,为老王“千里寻亲”。

民警们只知道妮妮可能去了江西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但不知道她有没有改名,会不会再被别人收留,甚至不知道妮妮现在长什么样了……民警们根据手头掌握的有限资料不断找寻,打电话多方联系、网络搜索,他们不敢漏接一个电话,生怕错过一点线索。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江西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找到了妮妮的下落。妮妮目前正在那里生活。

经过协商与沟通,救助中心拍摄了妮妮生活的视频。当民警将视频播放给老王看时,年过六十的老王落泪了。这是他这些年来第一次亲眼看到女儿动态的样子。看到女儿可爱的模样,老王悬了近两年的心也终于落地了。

“当你得到过别人的关怀,接受过别人的好处,就应心存感激之情。”老王感激地说,“警官们帮我在千里之外找到小女儿的下落,对于这个恩情,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