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墙里的他们学宪法,也被宪法保护

上海法治报 2020年12月04日

资料图片

南汇监狱民警对服刑人员进行宪法专题授课

  □法治报记者  徐荔

今天是国家宪法日。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宪法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国家根本大法,就算是因为违法犯罪而被判刑的服刑人员,他们的生活点滴也与宪法有着密切联系。在上海市南汇监狱的服刑人员,他们在大墙里学习宪法知识,将“法”牢牢记在心中,同时,宪法也在保护着他们……

学习宪法

补上人生重要一课

“宪法,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许多人都曾有这样的疑问。1983年出生的赵某也是其中之一。赵某现在是南汇监狱的服刑人员,但曾经,他也是个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家庭幸福、让父母骄傲欣慰的佼佼者。

法治意识薄弱让赵某走上了犯罪道路。在工作中,赵某与中介合作,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民间借贷。但走着走着,就走偏了。当被害人发现被骗后,直接选择报案。赵某就这样因为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对这样的结果,赵某难以接受,他不理解,自己怎么就犯罪了?他怨恨中介编造谎言欺瞒他,他责怪被害人没有与他协商,而是选择了报警,导致事态发展不可控制,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赵某甚至觉得判决不公平,心中积蓄着极大的怨气。

愤恨、迷茫,是赵某刚服刑时的状态。他还很不解,为什么法院庭审时,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赵某的父母一辈子善良本分,赵某知道自己的犯罪让整个家庭蒙了羞,难道是父亲不原谅自己吗?在判决之前,赵某还做了个梦,梦见父亲叫他吃饭。后来,赵某入监服刑,监狱民警给了他一封母亲写的信。从信中,赵某才知道,父亲在他被拘留期间就去世了。母亲为了不让赵某有更大的压力,一直瞒着他。这个打击让赵某更加不知所措。他回忆起过去与父亲相处的点滴,想起曾经幸福的一家人,心如刀绞……

父亲去世了,母亲孤身一人能好好生活吗?因为犯罪,自己对外的贷款还未还清,其中有很多是向朋友借的钱,该如何还?赵某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解答这些问题。

“服刑人员也享有财产权,申诉权就是宪法赋予人民人权的保障……”当赵某在监狱一次次组织的法律知识学习中了解到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内容时,眼睛亮了起来。原来违反法律规定的自己,还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也依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维护权益。赵某开始认真听民警的讲课,尤其是那些结合具体案例的讲解,赵某听得尤其仔细。

“学习宪法知识给我补上了人生重要一课,填补了我以前对法律知识的空白。”赵某在学习心得中这样写道。

赵某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对宪法的了解和学习却很有限,只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后来虽然在新闻媒体报道中也多次听到过修订宪法的相关信息,但他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并未再关注。而现在,赵某才发现,自己过去对宪法的认识太过浅薄,这或许也是自己缺乏法治观念,走上歧途的原因之一。

赵某欠下的那些债,他的母亲用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卖了房帮他还着。赵某知道,母亲是希望他摆脱债务的阴影,未来可以重新来过,但他也知道,若是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很可能再次迷失。

“唯有不断地加以正确的学习,才可能重新找到本性”,赵某开始认真学习包括宪法在内的相关知识。而南汇监狱也在视频教育中添加了宪法课件,全方位详细地组织服刑人员学习。

服刑中的赵某尚在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但他已通过法律学习,决定要做一个身正影正心正的人。

依法维权  人生道路需要法律保驾护航

“学法是为了懂法,懂法是为了自觉守法,就如同驾驶员要懂交通规则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同样需要法律来保驾护航。”这是服刑人员李某对宪法学习的心得体会。今年已过花甲之年的李某和赵某一样,也是通过学习宪法知识,领悟到“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了解是不应该的,只有以基本大法为出发点,才能进一步学好其他法律、弄懂法律,为以后的回归生活做准备。”李某这样总结道。

不出意外,李某还有不到一年就可以回家了。回想自己的犯罪经过,李某悔恨不已。多年前,李某从公司辞职,加盟到一家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担任区域经理,这家公司销售的理财产品看似很不错,实则却夸大不实。李某不但组织安排公司团队员工对外进行销售,还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投资。当李某还在发动人继续参与投资时,公司资金链断裂,不但承诺的回报没了影子,连本金也都打了水漂。

最终,李某因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

李某虽已犯罪入刑,但亲朋好友处他还是没法给交代。同时,李某的儿子生病需要动手术,妻子也因患病无法工作……在全家人最需要李某的时候,他却束手无策。

2018年,李某到南汇监狱服刑后,开始接受了普法教育。其实最初,他接受学习是“被动”的,当作任务完成而已。但是,当他在服刑中一次次反思自己为何会犯罪时,当民警一次次教育引导他思索违法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时,李某开始渐渐想明白,就是因为长期以来,自己忽视对法律的敬畏和学习,自认为不会和违法犯罪沾上边,才会跨过了边界,受到法律严惩。既然知道自己的痛点,为何还不抓紧机会改变?李某逐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学习了解自己所犯罪行的定罪量刑开始,一点点明晰“法”的模样。

这些年的服刑生活中,李某在监狱民警的组织下,通过各类“课堂”和服刑人员的教育读本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我是从学宪法开始,进而学习刑法、民法的知识。”李某说,原本他对宪法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总以为宪法是高大上的法律,与自己关系不大,也没有想过要学一学、多了解一点宪法知识。但监狱中的宪法专题教育,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在课堂上,除了有公职律师、同时也是监狱民警的“老师”讲解知识点,监狱也会邀请专业法律工作者来上课,他们都会结合实际案例将学习上的难点、疑点讲解清楚,便于像李某这样的“法律小白”听懂、学会。

“宪法是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也是有规范作用和调节作用的。”现在的李某对宪法有了自己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得把握宪法精神,对我来说就是要联系实际,边学边反思,搞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不重蹈覆辙。”

李某心中的“法”字已经渗透到他的生活中,过去遇到问题,李某说自己可能会凭主观想法武断专行,但是现在他的第一反应却是如何在合法合理的框架内妥善解决问题。

前不久,李某家的住房面临动拆迁,家中原本和谐的兄弟关系,在利益面前发生了变化。李某本着协商的态度解决争议,但是他实在难以接受对方提出的要求。换做以前,李某可能会有一些极端的言行,但是现在,学过宪法的李某相信,法律会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李某劝说家人们通过司法途径化解争端,让政策规定解答彼此的疑问,用法律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相关链接

据了解,上海监狱系统高度重视法治监狱建设,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增强干警的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为抓好宪法普及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本市各监狱都制定了宪法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突出开展宪法宣传,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执法水平,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思想,宣传监狱公正执法、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和做法,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

同时,监狱也定期开展普法活动,采用整体普法与个体普法相结合,以集中上课、个别法律咨询解答等主要形式向服刑人员进行普法教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