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见习记者 翟梦丽
法治报通讯员 顾承骁
今年2月至3月,第一次涉足借贷生意的孙先生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就借出了100多万元,并有12辆豪车质押在手。
但孙先生没有想到,“顺风顺水”的生意竟始于一场 “空手套白狼”的骗局。
初触质押借款生意“顺风顺水”
2020年2月初,孙先生经人介绍首次接触质押借款生意,了解到每月利息可达15%左右,并且债务人愿意以豪车作质押担保,收入可观又有保障,于是他与贷款中介小辉取得联系开展此项生意。
几日后,在小辉的居间下,一名叫曾某的老板与孙先生取得联系,对方欲出质一辆亲戚名下的保时捷帕拉梅拉轿车,借款15万元。在双方碰面当天,小辉出具了曾某的房产信息与户口信息的复印件材料,以证实曾某与车主是亲属关系。最后,孙先生和曾某签订了书面协议完成交易。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热情的小辉每隔几天就会给孙先生介绍生意,模式如出一辙,都是老板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豪车作担保,借款在8万元至15万元不等。鉴于这些借款人都在本地拥有房产且家庭殷实,同时他们以豪车质押并签订借款合同,所以孙先生比较放心,没有过多考虑就放了款。
随着放款次数的增加,孙先生地下停车场里的豪车也越停越多。宝马、奔驰、玛莎拉蒂、迈凯伦……一辆辆豪车只停不开,静待“车主”们还了债将它们取回。然而,孙先生没想到的是,放出去的钱还没还回来,真正的车主已经陆续赶来。
当各路车主聚集在自己的地下车库时,孙先生才知道,原来这些豪车根本不为借款人所有,它们几乎都来自于汽车租赁公司。租车公司员工发现这些车租期已至且没有正常使用,纷纷根据定位找到了这个地方。不容孙先生解释,他们都纷纷将车开走。车库空了,孙先生也意识到自己的钱可能要不回来了。
伪造身份找“枪手”以贷养贷
这些“冒牌车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以曾某为例,他本身就从事汽车租赁工作,手上车源不少。今年2月,曾某为了偿还外债四处寻找借贷途径,由此结识了贷款中介潘某与小辉。在他们的帮助下,曾某用租车行里的保时捷轿车作担保,并以车主亲属的身份成功向孙先生借了款。
一个月后,车辆租期已至,但曾某没钱还款无法赎回车辆,于是他和小辉等人商议,另租一辆车再作抵押。为了瞒过孙先生,他找来了朋友薛某作为“枪手”,让薛某扮演借款人向孙先生办质押借款。
在小辉和潘某的操作下,成功化身为“富二代”的薛某驾驶着租来的豪车从孙先生处骗得一笔钱款,而这笔钱很快又被曾某以还款的形式交回给了孙先生。
除了曾某以外,还有不少借款人通过此种方法骗款,其中一名叫徐某的犯罪嫌疑人“以贷养贷”,短时间内竟连续质押了五辆豪车。
今年1月,受疫情影响,徐某的生意难以为继,为了资金周转,她与小辉、潘某勾结从孙先生等人处骗取借款。在此期间,徐某不仅自己虚构身份,而且让侄子和其他“枪手”帮忙。她明知中介和“枪手”都要从借款中分一杯羹,扣除利息、中介费、“枪手”好处费、车辆租金、押金后,自己实际到手的钱不足一半,但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前前后后一共“借”到50余万元。
分工明确沆瀣一气骗钱
在这场骗局中,小辉、潘某等中介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伪造证明担保材料和提供车源。作为长期与资方打交道的中介,小辉早已与孙先生等出资人熟络,也已摸清哪种借款人易受信任。据此他与潘某利用借款人、 “枪手”的身份信息和真实车主信息,找人制作结婚证、户口本、房产证等虚假证明文件,让资方相信借款人的身份,借款只是用于临时资金周转。
与小辉配合默契的潘某主要负责联系客户寻找车源,一般情况下,她以月租形式从租车公司租来汽车,再加价收取客户汽车租赁费和押金,多出来的钱就成了她的主要报酬。对于没有合适借款人的客户,小辉和潘某还会帮忙寻找 “枪手”有偿代为借款。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认为,潘某、徐某、曾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被害人钱款,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罪。日前,检察机关对上述人员提起公诉。小辉等涉案人员均已另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