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遇事习惯于先请托送礼,法律次之。因此,一直以来,法律和人情就成了一个令人纠结的话题。法院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处理着社会纷繁复杂的利益纷争,受到的人情干预难免比一般行政部门多。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有损司法公信,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而法院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官,恰恰是直面这种情况最多的群体,但他们也是社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不同之处在于,面对法律和人情的冲突时,更加考验他们处理问题矛盾的智慧和能力。《法官拒礼、拒请、拒托》情景剧中所勾勒出来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领导同事请托送礼的众生相,反映的就是我们法院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的真实场景,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深刻内涵、耳目一新的鲜活载体,将抽象、枯燥的廉洁司法风险,演绎为具体生动的小故事,特别是其中给出的柔性、艺术的处理意见,为我们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
结合学习教育,反思近年来法院发生的违法违纪事件,让我更加坚信,只有坚守信念、清正廉洁者,才能担当起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之大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些迷失的人总悔不当初,因为这些人并非一开始就是贪污腐败者,他们也清楚地知道法官应该廉洁自爱、克己奉公,他们也曾经为司法事业做出了贡献,可当面对各种诱惑,由于放松了思想警惕,丧失了政治信仰,丧失了道德底线,没能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导致行为与初心渐行渐远,从而走上了不归路。剧中,某案件当事人想方设法给承办法官送红包,被一次次地拒绝后,甚至想到给法官手机充值,因为她“不送红包心不安”。让我感慨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多年后,人们对法官还存在“不送礼不办事”的错误思想和认识。当然,它也警醒我们,平时除了要注重自身修养,培养过硬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外,更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始终坚持在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作为一名法院行政人员,虽然不直接参与审判执行工作,但同样要注重自身修养,耐住寂寞,守住清贫,经住诱惑,管住小节,当情理法发生矛盾时,用智慧巧解,用专业化解,防微杜渐,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初心,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上砥砺前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