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藏韵味

上海法治报 2020年12月07日

  □魏福春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江南水乡、烟波细雨。古筝悠扬,琵琶淙淙。古色古香的文墨气息,淡淡的美丽与哀愁,一曲婉转飘逸的“青花瓷”,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似乎就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据介绍,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清时期,出现了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我自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连收藏爱好者也称不上,但这并不影响我对青花的喜爱,对艺术的欣赏。其实我打小就接触到青花了——我们家的五斗橱上就有一对。什么年代的,不清楚,两个仕女(一瓶一个),手拿团扇,半遮半掩,遥遥相对。破四旧时,毁了。那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也不觉得惋惜,砸了便砸了。等明白过来时,往事已只能是往事了。

这些年来,走东到西,跟着朋友添置了一些——应该说是纪念品吧,比如紫砂壶,比如青田石雕,都是摆设,给屋里增添些许雅趣而已。购买的比较多的,是花瓶。具体有多少,不清楚。大大小小,地上放着的,书橱里摆着的,可以说移步即见。一个个瓶上的图案秀美、雅致:苍松、梅花,小桥、亭阁,古意盎然。

不过我当宝贝一般放在客厅里的,是洪丕谟老师亲绘的“青菜萝卜”和汤宝玲老师笔下的花鸟。这两个花瓶皆是陶昌鹏兄烧制的。当年昌鹏兄新开陶吧,同去作画的还有明星兄。明星兄是校长,也是位油画家,能够百忙之中前来,这份情谊至今感念。可惜他的作品我没能保存。是没烧制好呢,还是他不舍得拿出来,记忆有点模糊。其时对画画饶有兴趣的儿子也去画过陶,确切的说是去玩过泥巴。孩子玩泥巴,那个高兴劲——想不到昌鹏兄也一一烧制,他说这是充满童真和想象的作品……

不用说,这一个个花瓶,都是喜欢的,闲暇之时,或者说电脑用得久了,站起身来,走上几步,目光所及,少不了“青菜萝卜”“富贵花开”“松鹤延年”,然而眼睛停留较久的,是这个青花瓷花瓶。

此青花非彼青花,自是不能和歌词里的釉色渲染仕女图相提并论。倒也是有模有型:瘦腰、大肚、小口,上面是祥云朵朵,龙游凤舞,一片欢快祥和。

这瓶不仅看着养眼、舒服,稍稍走近,还有股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淡淡的香味……

美是形象可感的。有人说艺术品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给生活添加诸多乐趣。我是感受到了,瘦腰、大肚、小口,光这器型,足以让人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个青花,是我的一个私藏韵味,一份心情写照。对了,剧透一下,这花瓶要多寻常有多寻常,它只是一个酒瓶——咸亨十年。可是,又有谁能说这样的酒瓶不值得欣赏、把玩?

是的,美随处可见!美不分高低贵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