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微权力虽小,却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所有的微权力,都是在群众的眼皮子底下运行,群众睁眼就可以看到,随时都能感受到。对群众来说,微权力不是小事,关系到群众的便利,关系到群众的感受,也关系到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管不好微权力,群众的幸福感就会被“小老鼠拉走”。怎样管好微权力?就是要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是要让群众满意,就是要把“最后一公里”所有事办好;有时,“扫一屋”比“扫天下”更需要耐心与心静、静心,更需要脚踏实地,更需要俯下身子。近日,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向区委巡察组汇报巡察微权力整改落实情况。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载:此前,昌平区委紧紧围绕“三个聚焦”,即聚焦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聚焦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对该区开展延伸巡察。“违规领取津补贴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已主动退回违规领取款项,部分乱领实物的,也都折价补偿。街道同时制定出台了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发放的监管。”大事,很多人并不关心;群众更关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自己日常生活常遇到的事。在群众看来,这些都是“天大的事”。
“为民服务解难题”,要说更要做。而且,做,就要做到群众满意。“为民服务解难题”,使微权力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要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使用好微权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才会增加,才会让群众感受党和党的政策原来离我们这么近,伸手就可以摸得到;掌握微权力的人,往往是群众日常可以看到的“最多的领导”、“最大的领导”。他们所掌握的权力,可能很小,但是,离群众却最近,甚至每天与群众在“一个锅里抡马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会被群众认为是党的形象、党和政府领导的形象。
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群众身边挥之不去的事,却是微权力可以有所作为的事。正是这些鸡毛蒜皮一类小事,却总是让群众闹心,倍感烦恼,甚至夜里碾转反侧,睡不好觉。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上一篇《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的文章,让人看到微权力可以大有作为: “灌溉口喷出清亮的水,我那七八十亩葡萄、百香果和大棚蔬菜浇水再也不用发愁了。”近日,面对福建省泰宁县纪委监委干部的回访,朱口镇朱口村村民黄言全说。
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离群众最近的事,是群众最关心的事,也是明摆着的问题。把群众的这“三件事”解决好,最能见初心,最能见党性,最能见真功夫,最能见真本事,最能见实功夫。解决好群众的身边事,解决好侵害群众利益的身边事,向来弄不得虚、做不得假,群众件件都“看得见、摸得着”,件件都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不要认为群众好糊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来不揉沙子。你做的事离群众多近,群众的心才会离你多近。
微权力是群众感受最多的权力,也是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权力。不要以为自己是“村干部”、是“小人物”、只有“小权力”,就不加注意,就放松放任,就可以“任性”;只要你是党的人,是党的干部,就会在群众中产生影响。在群众眼里,你的影响,你的作为,你的言行,代表党和党的形象。群众正是通过身边党员和党的干部,来看我们的党,来看党的政策主张。
越是离群众最近的微权力,“微人物”,越不能放任自流,越应该多加注意自身形象,越应该注重清正廉洁,越应该为群众和社会做出表率。你不仅是群众看党员和党的干部“窗口”,是群众看党的政策落到实处、为民造福的着眼点,也是群众看党员“不忘初心”的“打卡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