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已作青春意,莺啼燕语报新年。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人陷于极其恐惧、极为不安的窘境,但也极其沉着、极为坚毅地应对、抗击。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采取了恢弘、灵活和积极的防控措施,逆风破浪,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经济全面复苏,社会安然有序,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拯救人类的不仅仅是疫苗,更是我们自己——科学与理性是赢得抗疫的“终极力量”。这一“终极力量”当是蕴含着法治建设和对法治建设宣传工作所带来的正能量。在2020年,本报多层面、多视角地报道上海乃至全国抗疫的成功经验、优秀事迹、先进人物,这是用科学精神和道德力量支撑起来的命运共同体。同时,我们铭记“传递法治力量”的办报宗旨,全方位展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动态、走势、愿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版图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作为本埠唯一的法治类专业报,本报宣传民主法治建设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在新的一年,我们肩负的这一任务更重。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新征程业已开启,我们将以饱满的精神、不懈的意志、执着的追求,与时代同步,与法治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2020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个坚持”;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堪为指导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改革发展稳定,需要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障;百姓平安福祉,需要法治守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须臾不可或缺依法治国这一根基。我们将在时间上更快速、内容上更丰实、形式上更多元化地报道上海乃至全国这方面的新探索、新经验、新进展。
2021年,本报将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点任务。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报将以专访、专版做系列性报道。
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民法典》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报将以不同形式持续不断、循序渐进地加以宣传报道。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在2021年,我们将砺戈秣马,奋楫笃行,笑迎新挑战,勇攀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本报编辑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