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法治与温度

上海法治报 2020年12月30日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一起经历了各种挑战,致敬“逆行”的人,缅怀逝去的人。从最初的惴惴不安到后来的井然有序,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所有人都在尽己所能让一切回到正轨。

而在这一年里,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守岗位,用文字记录时代,用专业助力平安。

回眸2020年的《周末周刊》,读者可以看到从法治角度分析的一起起备受关注的事件,用法言法语讲述的一则则具有警示意义的故事,跃然纸上的一个个鲜活有责任感的法律工作者形象……通过一篇篇稿件、一个个版面,我们关注热点、维护法治、传递温度。

关注热点

“疫情”,无疑是2020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最美“逆行者”的背影给了大家安全感和与病毒抗争的勇气。《周末周刊》的“大墙故事”“禁毒视角”等版面,也记录下了这样的“背影”。

这些“背影”中,有为确保监管安全“超长待机”连续封闭执勤70多天的监狱民警;有坚守岗位连孩子出生都无法顾及的“警察奶爸”;有孩子尚在哺乳期却义无反顾踏上工作岗位的“背奶妈妈”;也有即将退休仍主动请缨为监狱疫情防控出力的“老法师”……

这些“背影”中还有,在节假日中放弃休假,以志愿者的身份,用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禁毒社工们。他们有的在社区,与村居委干部一起宣传防疫知识,上门排摸登记居住情况;有的协助村居委,为小区进入人员测量体温,维持秩序;有的则为隔离大楼居民提供买菜、买药等服务;还有的志愿参与高速道口的检测工作,共守上海的平安……

随着疫情的稳定,复工复产成了重点话题。“法治故事”版面选取刊登相关案件故事,从案件办理的过程、检察机关等单位提出的建议等角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经验借鉴。

维护法治

“传递法治力量  专业引领大众”是本报的宗旨,《周末周刊》的所有版面也始终围绕“法治”二字,从不同维度传播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

今年,本报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合作的“正义同期声”栏目全新“上线”,讲述本市各级检察院守护公众利益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和发生的故事。同时,展现上海检察机关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的成效。

2017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后,本市检察机关担起重任,努力当好公众利益的代表者和守护者。

在今年二十余期的报道中,我们关注并刊登了《整治高铁沿线隐患  守护平安回家路》《公益诉讼守护市民“生命源泉”》《图方便,26车工业污废被倒进窨井里》《东方水产中心“变形记”》《检察官反复打卡“网红”餐厅为哪般?》等有关环境、食品安全、个人信息、野生动物保护、耕田保护、历史建筑、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参与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体现本市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实效、创新探索与经验总结的稿件。通过精彩的办案故事、具前沿参考价值的工作心得,以多重视角讲述检察官作为法律守护者、公益代表人的新站位。

传递温度

在法治的发展中需要存有人心的温度,我们的每一篇报道也是一样。只有接地气、触及人心的文字与内容,才能真正让读者了解、体会法律规范不是僵化的条文,每一条规定的背后都包含法律的价值取向,蕴含着立法者为民的情怀。

“周末看点”上每一篇生动的案件故事报道、法律解析都在努力让读者从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学习法律知识,引以为戒;

“禁毒视角”上每一则戒毒康复者痛定思痛的讲述、禁毒工作者“苦口婆心”不放弃的“挽救”,让读者看到了毒品带来的毁灭性伤害,远离毒品、参与禁毒;

“大墙故事”上每一个令人唏嘘的服刑人员故事,都在重申法律的严肃、自由的珍贵,希望通过大墙里真实的“人生片段”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周末博客”上每一位记者发自内心的记录,则是让读者在一篇篇新闻稿件之外看到记者的所思所想,感受新闻工作者内心的光与热……

要和2020年说再见了,曾经的热点终会散去,但法治的温度不会褪去,在你们的陪伴下,我们将一起走向充满未知与希望的2021……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