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密室剧本杀

上海首个密室剧本杀区域性管理机制 看“闵行样本”如何推动全市治理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1月14日

闵行区检察院召开相关研讨会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密室剧本杀”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娱乐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参与其中。然而,在市场日益“走红”的背后,却伴随着安全隐患、剧本内容违禁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对于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保护在密室剧本杀行业尚处于空白。

为了引导这一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落实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近日,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指导下,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会同多部门会签了关于推进密室剧本杀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在全市率先对密室剧本杀推行“内容分级”、“时间管理”,并参照从业限制对从业人员加大入职审查。这也是市文旅局公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之后,上海针对密室剧本杀推出的首个区域性管理机制。

昨天,市文旅局正式出台《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记者对比发现,相较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修订后的管理规定参照“闵行治理模式”增加了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相关要求,规定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不适宜未成年人的产品内容应予以提示,“闵行样本”为整个行业的后续治理提供了经验。

背景:

行业发展日益巨大  部分学生成“忠实玩家”

几年前,《明星大侦探》等一批综艺节目的热播,让推理社交类游戏“剧本杀”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受此影响,剧本杀行业日益发展巨大。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密室逃脱门店数量达1.5万家,剧本杀门店数量已经突破1.2万家。到2021年4月,全国剧本杀门店数量就已经达到4.5万家。剧本杀已成为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前三名,仅次于看电影和运动健身这两项。

根据《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从城市维度来看,上海、武汉、北京的门店数量位居前三,而从年龄层次来看,超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及以上。其中,学生群体占比较高,约28%。

基于这样一种市场情况,闵行检察院未检部门的检察官们敏锐地意识到,未成年人作为涉足这一新兴行业的特殊群体,应当被更多予以关注和保护。

为此,闵行检察院未检部门有针对性地展开了一次市场调查。“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以及市场走访情况,我们发现在未成年人中,大龄学生群体对于密室剧本杀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都比较高。”闵行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程慧告诉记者,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了解或体验过密室逃脱及剧本杀。同学介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明星大侦探”等综艺节目或明星效应成为未成年人了解密室剧本杀的主要途径。“部分学生成忠实玩家,社群效应凸显。”

现状:

行业“自由发展”期各种问题开始凸显

在采访中,程慧表示,由于密室剧本杀行业本身属于新兴行业,尚未纳入经营范围名录,因此市场对于这类场所的准确定性还没有。“根据相关规定,娱乐场所包括歌舞娱乐场所和游艺娱乐场所,那密室剧本杀经营单位是否属于娱乐场所?是否需要申请《娱乐经营许可证》?这些都还存在争议,行业对此尚不明确。”程慧说。

这也直接导致密室剧本杀的行业门槛比较低,除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要对剧本备案登记之外,并不需要其他备案手续或者特殊许可。“这样一种自由发展之下,行业的种种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场所安全问题。“大部分密室及剧本杀店家开设在商住两用房屋、综合性商场内,密室的物理空间又相对封闭,有些店铺电线裸露不说甚至还缺乏逃生通道,而一些劣质的装修材料和可燃道具的存在都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消防安全隐患。”

而对于“沉浸”在其中的人员,自身的隐患也同样值得关注。“大部分密室为了增强‘沉浸式’体验,往往都会用昏暗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悬疑神秘的氛围,这种时候,其实对于商家而言更应尽到安全提示义务。”程慧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翻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在密室内由于设备故障、灯光昏暗导致的人身伤害类事故在全国各地都不少见。

另外从剧本的内容以及场景的设计来看,问题也同样不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包含有血腥、暴力、迷信、涉及毒品的情节,有些甚至还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程慧坦言,这些违禁内容的存在,并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当在密闭空间内玩家之间超越界限的肢体接触演变成一种性骚扰,或因剧情需要受到过度惊吓后产生出心理不适,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非常不利。”

探索:

细化未成年内容、场所、时间分级

正是基于这些来自市场的真实情况,闵行检察院未检部门的检察官们意识到,对这一新兴行业,在市场支持培育的同时,也应推进一些规范管理的手段,对未成年人群体加以特殊保护。

“市文旅局此前发布的相关备案审查的规定,对剧本内容的监管给予了明确规定,但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需求还未有细化的分级规定。”这成了闵行未检探索的重要方向。

“对于密室剧本杀行业,整个行业的源头管理还是缺失,我们能不能将一些分散的职能,用一个规范化管理的制度一一串起来,形成一套可行性管理机制?”打治理“组合拳”,是程慧等闵行未检的检察官们想到的最好方式。

由此,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指导下,闵行检察院会同公安、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消防等多部门会签的上海首个关于推进密室剧本杀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其中就包括诸多在全市率先探索的“内容分级”“时间管理”等举措。

“在市文旅局所列的负面清单基础上,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对剧本杀剧本内容进行了限制性分级,即成年人剧本与未成年人剧本。”程慧解释,比如禁止未成年人观看的剧本中出观打架辱骂、性挑逗及性行为等画面文字描述,以免引发未成年人模仿;避免出现弱肉强食、打击报复、争风吃醋等不利于健康价值观形成的内容。与之相对应,在场所的管理上,对于不适合未成年人体验的剧本,要求经营者标明“限制级”字样,单独存放管理,不向未成年人提供。

在场所及时间上同样实行“分级”。“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本区密室剧本杀经营单位逐步建立实名制预约管理制度。对标注‘限制级’或‘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的剧本与场景,应在预约销售时明确告知顾客须查验年龄后方能进入。”程慧表示,“考虑到剧本杀本身的娱乐时间较长,我们同样建议经营单位只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接纳未成年人,落实对其特殊保护。”

程慧还谈到,参照从业限制及强制报告制度,因密室剧本杀行业具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特点,且游戏环境密闭、昏暗,容易产生未成年人被侵害的隐患,之后也将加强入职审查和定期审查从业人员违法犯罪记录工作,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市文旅局:

非“打击式管理”3月1日起正式受理备案

文化和旅游部此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已纳入文化产业,在大力培育的同时,也要规范其经营行为,使新业态健康发展。

“规范密室及剧本杀行业并非要一禁了之,对于益智类、教育类、法律推理类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剧本,还是要提倡与积极引导。”程慧说,这是闵行推行密室剧本杀规范管理的初衷。

就在昨天,结束征求意见之后的《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出台。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其间,市文旅局收到了来自行业从业者、法律专家、文化学者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百余条,市文旅局认真研究并吸取各方意见,对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让程慧和众多推动这项工作的人欣喜的是,在最终出台的文件中,闵行区提出的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定得到了体现。

市文旅局方面表示,针对部分产品内容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问题,修订后的管理规定增加了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相关要求,规定“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注重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密室剧本杀活动,经营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或活动前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市文旅局强调,备案管理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管理规定明确“经营单位应自剧本上架之日起30日内,将自审后的剧本向所在区文化和旅游局备案登记”。这意味着企业可以“边经营边备案”,备案管理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针对产品内容变更,规定明确只有在剧本的故事背景、剧情、角色、对白等内容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才需重新备案,不属于实质性修改的无需重新备案。3月1日起,各经营单位可在对剧本内容完成自审的前提下,向文旅部门提交备案申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