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1月14日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昨天,上海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解读《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水平领先的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纲要》和《规划》将坚持国际视野,聚焦国家战略,立足上海实际,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举措,可以概括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价值和运用效益、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突出“国际化”,完善知识产权发展生态四个方面。《纲要》和《规划》提出了“2+10”目标体系:“2”是指“两步走”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水平领先的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10”是指到2025年计划实现的10项具体指标。其中,知识产权创造环节有四项,包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00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五年累计增加1400件、作品版权年登记量达到45万件;

知识产权运用环节有四项,包括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9%、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9%、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实现70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100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环节有两项,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实现90%、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2100人。

据悉,近年来上海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制度创新方面,2020年出台上海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2021年出台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首批先行先试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

在机制创新方面,去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高院先后出台两个实施意见,率先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调对接等工作机制。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透露,自去年11月民事纠纷诉调对接试点以来,上海已累计受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案件173件。近期,知识产权局将与上海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方面,上海将围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目标,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快速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的全链条保护闭环体系。

其中,上海将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构建以知识产权价值为导向的侵权赔偿制度。建立健全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加快建成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培育和发展专业知识产权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探索建立市场化调解组织。完善市、区、园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

此外,上海还将完善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和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畅通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仲调对接渠道;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信用监管机制和平台建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