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咬不放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8月26日

□蒲田广隶

鳖咬不放,乃属越地方言中的一个比喻。意思是说,一个人盯住一件事情了就死硬要坚持到底,再不肯轻言放弃。显然,这属于正面肯定的意思。可实际上也还有其负面否定意思的例子,那便即说一个人死活不晓得宽恕退让,尤其是所谓得理不饶人的举动,往往会被人称作鳖咬不放。

鳖咬不放这个比喻之所以会称其好,除了确实非常贴切,最主要还在于鳖咬不放的事例也果然存在。至于这世上到底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被鳖咬住而不肯放松的滋味呢?那恐怕就极其稀少了。笔者也只有前些年曾经听到过,说是有人去菜市场买鳖而被鳖咬住了耳朵,最后不得跑到医院求救的笑闻。

说是有人在龙翔桥菜场里买鳖,而当他倒拎着仔细观察时,竟被那老鳖突发伸出的嘴给咬住了耳朵。俗话说,鳖咬不放,其痛无比,更何况是咬在痛觉最为敏感的耳朵皮上了,只好赶快跑去附近的医院求医。急匆匆挂了个外科号,只是没想到,那外科医生见状便着慌,连忙推脱说:  “这耳朵属于五官科,你得去隔壁找五官科大夫”。

正当二者扯皮之际,好在那卖鳘老倌及时赶到。嘴里还在嚷嚷着埋怨哩,走近才发现是自己的老鳖咬住了人家的耳朵皮,连忙赔笑说:  “赶紧去打一大盆冷水来,侧面把鳖漾在水中央!”

这法子果然灵光,老鳖马上就松口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虽说有声有色,且也不乏逗人好笑,但总归属于街头巷尾流转的小道。如若要像笔者当年那样亲历鳖咬不放的例子,那才真正堪称为天下奇闻。

大学毕业后,自己被分配在九江彭泽435厂工作。那块地处长江之阴,湖塘密布,多的就是鱼虾鳗鳖,尤其后者。而且怪得很,当地人不仅不喜欢吃鳖,还每每不喜欢提起这个“鳖”字来。

当时同室的校友,发电专业的小张正在谈对象。女朋友姓毕,江西本地的万年人。毕姑娘跑来我们寝室玩,我碰到了就叫她一声小毕。可又哪里会想到,自己好端端的这一称呼居然暗中触犯了赣人的忌讳。

原来,这“毕”与“鳖”同音,人家不高兴被称为小毕。偏偏又没能去做说明。兴许,这种事情也不太好意思去明说吧?反正接下来,不明就里的我依然是一个劲地碰到了就叫小毕。直到最后竟让小张同学心里产生了严重的误解,误以为我这是存心在嘲弄他,而且这股“鳖咬不放”的势态,完全有可能是在有意施绊搅局嘛。有一天,小张同学突然不辞而别,顾自己搬别处地方住了。

自己这个人特别喜欢吃鱼吃虾,堪称属猫之人。现在既有幸来在这江州地面的鱼米之乡,自然有条件多食一些鱼虾荤腥。尤其是这里的鳖忒多,多得连街上那些腌货商店里,居然也会有甲鱼干挂着在出售的了。甭管什么东西,多了自然就便宜,所以差不多每个周末自己都会美美地吃上一顿鳖。

当时三线建设执行“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厂里干脆就把职工宿舍也建在半山腰。宿舍前头横着的那条道便即直通彭泽县城的南岭,每天早上都会有当地老百姓挑菜路过这里去往县城里卖。

一天早晨,一位赶往县城卖鳖的让我给堵住了,一次性买三只,二毛五分钱一斤。只是接下来的手感经验却又告诉自己,今天这鳖的斤两怕是有些问题。随即弄杆秤来复一下,果真少却半斤。正当我举首张嘴,意欲喊住那位已经走远开去的卖鳖佬的时候,手底下三只连扎在一起的鳖中的一只倒是抢先一步,张嘴便死命咬住了我右手的肘弯处。

三只鳖用一条铅丝穿扎在一起,一只咬人了,其余二只悬挂着一块挣扎。我赶快丢弃秤侧身横卧于地面,也不见其松口,又赶紧拿电工钳来把铅丝剪断,可剩下那只依然鳖咬不放。最后只好央求别人去打一脸盆冷水来,将整个鳖浸泡在水里。这时候才见其放松了,准备逃跑。

好在鳖无牙,只有鸟样的硬喙,要不然那一次准会被它撕下一块皮肉来。当然,那肘弯处红肿的紫黑色印记,也还是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退去的了。遂使得这“鳖咬不放”的亲身经历,有可能沉淀为一桩深刻记忆而永驻心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