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保
垂钓是一项有益的户外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愉悦心境,还可以修身养性,感悟某些人生的真谛。我是退休以后,参加了市老同志钓鱼协会的。每年春秋两季,协会都会组织十来次垂钓活动,我几乎每次都不落下,称得上是个积极的老钓人了。
我钓龄不短,钓技不佳。但我倾情投入,兴致不减。听到赴钓的信息,我会立马兴奋起来,犹如等待上轿的新娘,既激动,又忐忑,既满怀期待,又信心不足。一大早,匆匆整好渔具行装,急吼吼如约赶到鱼场。当第一钩抛出以后,人逐渐放松开来,只需注意鱼线鱼漂的动态,坐等上鱼时机的到来。境静,人静,心静,放目四野,绿树,碧草,清水,蓝天,温暖的阳光和迎面吹来的微风,偶尔头顶飞过几只无名的小鸟,一派在闹市所没有的清静和惬意!此时此刻,我才领悟到历朝历代这么多文人墨客,为什么写下如此多赞美垂钓乐处的诗文。如唐朝诗人张志和笔下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令人向往,令人陶醉!当然,在我们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同时,还要付出许多辛劳。准备和不断调整钓线、钓竿、钓钩、钓饵,目不转睛地注视鱼漂的动静,反复落竿、起竿,鱼上钩后的飞鱼、遛鱼、抄鱼,人要不停地蹲、站、起、伏、拉、抬、摔、扛,而且慢不得,又急不得,动作要灵敏、沉稳,不焦不躁,游刃有余。如此一天六、七个小时下来,体力、精力的支出是蛮可观的。当你收拾好渔具,扛起或多或少的渔获,走在归城的路上时,既有难舍的成就感、快慰感,也有不轻的疲惫感,双腿开始僵硬起来了。开心的、美好的一天,迎着西斜的落日余晖,就这样兴味不减地慢慢退去了。
走进钓场,首要的是要根据气温、风向、水情、鱼情,选定钓位钓点。在养鱼塘下钓没有野钓那么复杂,一般选在向阳、下风、水较深之处,也有选在增氧泵附近的。有经验的钓友,他们选定钓点以后,便不再轻易变动,投掷饵料,反复下钓,待机起钩。也有等待多时不见鱼影的,但他们依然静观不动。最终鱼群来临,他们便钓得盆满钵满。我性子急,在一处钓位坐上一、两个小时,不见鱼影,看其他钓友又连连得手,便耐不住了,扛起渔具,另找钓位,重起炉灶,撒线下钩。过了一段时间,还是天不如人愿,依然门庭冷落,不见或少有鱼来光临。不行再换,一而再,再而三,一次垂钓换钓点三、五次,颠簸劳顿,劳而无功。可见钓鱼和其他做事一个道理,没有耐心和韧劲,缺乏锲而不舍的定力,这山看得那山高,结果是丧失机遇。
钓鱼的另一要点,要看你提竿刺鱼的拿捏本领了。开头几年,我也付出了不少学费。眼见鱼线摇曳,浮漂一粒,再一粒,相继浮起,或者连续下沉,人顿然紧张起来,亢奋起来,一下手足无措,慌乱之中,用尽全力,高高举起鱼竿,谁知空空如也,鱼早就因你的用力过度而逃之夭夭了。啊,悔之不及!这种在机会面前处置不当,求胜心过切,十有八九不成功。
精心准备饵料,是钓鱼成功的一个关键。对路、适口的饵料,对四处觅食的鱼儿,当然是一种温柔又致命的诱惑。饵料千种百样,有商品饵,自制饵;有人工合成饵,天然有机饵:有动物性的晕饵,植物类的素饵。但总的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腥型,如鱼骨粉,蚕蛹粉,螺肉,蚯蚓,红虫,以及小昆虫蟑螂、蚂蚱等。一类是香型,有花香,果香,乳香,酒香等。同行的钓友们,在钓翘嘴时用鲜玉米,有时还用小泥鳅。我多年来,所用钓饵基本就是一种,即“万能钓饵”蚯蚓。
对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人,常常携竿走进自然,在池塘边坐下,搁置一切烦恼,神定气静,看看周边醉人的景色,仰起头深深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开阔心灵,时而望着鱼竿发发呆,时而神情专注,来次小惊喜,甚尔一次大收获!如此这般,身心怎不健康,性情怎不开朗?再引一首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一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绝对的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这种状态,让人称羡,令人神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