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胡蝶飞
“时间关系,我们再请最后一位委员发言。”“还有委员举手发言。”……昨天下午,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会议,现场讨论热烈。
各个特殊群体如何平等获取科技赋能的信息产品?如何更好治理非机动车乱象以保障交通安全?即将随新法生效而搬家的群租客们又该何去何从?围绕城市治理现代化、保障改善民生工作等专题,委员们关心城市最柔弱的群体、聚焦市民最切身利益,纷纷建言献策。
现代化城市要兼顾各个特殊群体
“开始之前,我先讲个小故事。”在“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努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专题会议现场,黄勇平委员一开口,就击中了与会者们的“好奇心”。
“我楼下有一个修车师傅,他和我说了一件事,他说纸质缴费单不会缴,不识别字,不会用智能手机。上海这个群体不小。”黄勇平说。
科技赋能打造宜居型现代化城市,如何兼顾各个特殊群体?黄勇平委员建议,开发出对各个群体都友好便捷的应用系统,借助科技开发出适宜各种群体生活的辅助设备。
黄勇平同时建议,为特殊群体建立具有交互功能的服务台账。“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社区大多建立辖区各种特殊群体的‘账户’,要将这些信息及时更新并利用新型科技的动态更新交互功能,及时与需要沟通的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对方的需求,并制定提供相应的服务。”
建议加大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整治力度
“近年来,上海虽加强对城市助动车的管理,驾乘人员戴头盔情况已得到根本的改观,但超速、乱鸣笛、闯红灯、逆行、乱穿道路、不礼让行人、与自行车或机动车违规抢道等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常常出现险象环生的景象。”贾铁飞委员的发言聚焦营造上海更高质量交通环境。
贾铁飞调查分析发现,造成上述现象长久难以改观主要在于非机动车机动性强,管理难度大,违法成本低。
为此,贾铁飞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大运用智能手段执法力度。“也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治理的经验,比如创新设置机车专用道,交叉口前置停车区,两段式左转等。”
群租客搬去哪?委员建议系统性增加青年宿舍
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专题会场,15位委员从不同角度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出见解和建议。
作为青年工作者,石景宇委员选择为超大城市里即将搬家的群租客们发声:“一个保租房,就一个房间,(月租)价格在4000-4500元……新兴领域的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不太愿意花四五千元租房,所以他们绝大部分住在城郊老房子、城区廉租房里。”
“接下来我们立法2月1日将取消群租房,这些群租客何去何从?”石景宇表示,大楼地下室、郊区自建房,乃至一些阳台、厨房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新家”。
石景宇建议,政府和大型国企在大力开发公租房、保租房的同时,是否可以因地制宜开辟一些面向大学毕业生、务工人员的青年宿舍?这样可以通过系统化的管理,避免群租房安全隐患,也为这部分青年提供舒适和相对体面的生活环境。
“说到底,这部分务工青年不太会永远留在上海。但如果他们在这段青春岁月里,能感受到上海的温度和关怀,或许会让更优秀的下一代源源不断融入上海城市的发展。”石景宇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