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华
不久前,媒体报道广州有个新冠肺炎患者,是一位101岁的老奶奶,经过5天的住院治疗后,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隔离病区顺利出院。这条消息,之所以被广为传说,正因为诸多面临感染之虞甚或重症风险的高龄老人,一直是我们格外担心、分外牵挂的特殊群体。
近日从报上读到一位熟悉的朋友写的怀念母亲的文章,讲到他在整理遗物时,一件件从未穿过的羊毛衫和一双双簇新的鞋子,老人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住院期间,无法行走,穿不了鞋。殡仪馆车来接老人时,护工找了半天,只找到一双鞋面有些破损的松紧鞋,就这样匆促穿着上路了,成为儿子心中永远的隐痛。
2023年的脚步,不会因为新一轮疫情高峰的到来而停止。一如健康二字,不惟指没有疾病,更是体现在人们的生理、心理乃至整个社会交往上的种种美好的生活状态。疫情这三年,也是照亮世态人心的三年。除了所有值得赞扬的“逆行”者之外,我们尤其要对那些顾全大局、深居简出的翁妪,要对那些久卧病榻、孤苦失能的长者,要对那些至今仍在闭环的养老院或护理病房里翘首泪盼着儿孙的老人们,送上深深的歉意,致以由衷的敬意。
这群日渐老去的20、30、40后的长辈,经历过战乱或动乱,亲历了共和国成立后的困难时期,见证了改革开放迄今所有的发展成果和社会上一切可喜变化。他们身上始终保持着对党、对国家、对集体的无比忠诚、深深的信任,对子孙的殷殷关切和无尽的爱。处事为人的传统美德,家庭生活的勤俭作风,守岗敬业的责任担当,热爱集体的无私奉献,几十年来,国家沧桑巨变,社会风气嬗变,丝毫不曾改变他们身上幼承庭训、老而弥坚的人生准则。饱尝艰辛,相濡以沫;忍辱含垢,逆来顺受;任劳任怨,执著无悔。疫情三年,他们经受了原不该经受的一切……春天在望,新元在即,每每想起他们,固有“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感叹,幸而尚无“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但留给我们陪伴的岁月不多了,又怎能不倍加珍惜?!
虽然置身于一座几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在疾病和自然面前,我们除了有人类共同的卑微感,更应对社会中一切最基本而且发人深省的问题,作出旨在解决、落到实处的批判和思考。提高全社会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仅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及专家医生,恰恰是我们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需要依靠的科学的协调机制。
当下对养老院及老人护理病房的“逆向保护”,家庭成员皆充分理解、积极配合。疫情终究会远去,团聚陪伴的时刻迟早会到来。在2023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我愿以“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这句古诗,表达对你我白发高堂真诚的祝福。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更多白发不蹉跎,欢聚犹入少年丛,我们共同铺就灿烂美好的生活底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