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是过年的意义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1月20日

陈友敏

写下这篇博客的时候,距离兔年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可能是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封控,去年年底又在倒在“奥密克戎对抗赛”起跑线前,对于新一年的到来,总有“啊?怎么这么快?”我的时间是不是被时间管理大师偷走了?”等等,诸如此类不愿接受现实的内心OS。

小时候总觉得一年一年过得很慢,期盼很久才盼来春节。或许是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花,可以疯玩,还不用上学。年三十晚上,准备好初一要穿的全套新“装备”,在时不时响起的烟花爆竹声中睡去,大年初一早早起床跟着爸妈出门拜年。那时,不用保持社交距离,不用戴口罩,过年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大学时期,总觉得过年没意思,贴春联、买年货、朋友聚会、家人聚餐……相同的流程每年定期走一遍,有什么吸引人的?

工作后,春节回家,又感觉年味很浓。大概是因为刚好碰上疫情3年,尽管回家一趟高铁只需要2个小时,但是因为核酸、因为隔离、因为疫情防控手势的不同,回家变得不那么方便。大家平时各自忙碌,难得有时间团聚,过年是家人聚得最多最齐的时候,吃年夜饭、放烟花、斗地主、打游戏……热闹又温馨,所以格外珍惜每一次团聚的机会。

回到家里,放下工作,穿着厚实暖和的家居服,陪伴家人,走亲访友,碰到熟人互道一声“新年快乐”,一切都是最放松的状态;奶奶敲定好家里炸圆子的时间,蒸糯米、绞肉糜、切姜蒜、调咸淡、搓圆子、起油锅,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忙活一天;妈妈早早预定过年要吃的鸡鸭牛羊,陆续到货后,收拾分装,放入冰箱;爸爸买好对联窗花、香烛花炮;收红包时,“虚情假意”地推脱不能收,“真心实意”地把压岁钱牢牢揣进兜里……

长久分离后,更能体会团聚是过年的意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