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不是孩子的专属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1月20日

徐荔

最近《中国奇谭》屡屡上热搜,大家讨论的不仅是每一集的故事、画风、内核,还有关于“动画片是不是只给小孩子看”的话题。之所以会有这个热议,是因为有家长投诉称《中国奇谭》第二集《鹅鹅鹅》画风太诡异,把孩子吓哭了,这位家长认为动画片就是给孩子看的,应该考虑孩子的审美和接受能力。这个话题一出,大家纷纷“吐槽”,大多数评论都认为“动画片不仅是给孩子看的,家长也不该过度保护孩子,而是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多元审美。”

动画片当然不是孩子的专属,它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适合什么样的观众看,主要得看它表达的内容。近些年,关于动画片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作为一个“80后”,的确有些“看不上”现在的动画片。我们小时候的动画片画质虽然不如现在高清,可是内容和风格却好像更百花齐放。《小蝌蚪找妈妈》《天书奇谭》《葫芦娃》《大闹天宫》《黑猫警长》《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与贝塔》……这些“童年回忆”风格各异,传递的内容或是科普,或是传说故事,或是大胆创新的想象,就算如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奉为经典。现在看来,这些动画片也不算尽善尽美,甚至其中有部分内容给我们留下了“童年阴影”,可整体来说这点“阴影”还不至于影响到我们的三观形成,也没到“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的程度。后来,日本、欧美动画片逐渐占据了我们的放学后、寒暑假,完全不同的画风和讲故事方式也让我们拥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当年也有“熊孩子”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调皮捣蛋,但家长好像也没将鞭子打在动画片上。再后来,看了更多动画片、动画电影,有些内容没有一定人生经历恐怕难以共鸣,是真正给大人看的动画片。

一部作品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这很正常,但若持着“保护孩子”的名义炮轰,那就不合适了。同为家长,能理解想保护孩子的心,但是我们更要明白的是,孩子不可能永远在真空的环境,一味隔绝自认为不良的表达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本身就应该放宽眼界,从多维度了解一个作品,正向引导孩子。同时也期待讨论已久的影视作品分级制度能尽快出台,宽严相济,才不会束缚创作者的手脚,也能给大家合理的选择建议,不至于动不动就“一刀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