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按照惯例,到了兔年就一定要说兔。兔,俗称兔子,兔年,是一个吉祥年。兔年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一是玉兔之说。传说月中有白兔,也是月的代称。魏晋时期名臣及文学家傅玄在《拟天向》中写道:“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白兔的形象不仅可爱,更是治病的形象。
再是月兔之说。古代神话传说中谓月中有白兔,称月中兔,又称月兔。白兔捣药,也被说成玉兔捣药。玉兔捣药,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不仅可以治病,也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三年新冠疫情,反反复复,闹得人们心神不安。近日,又在神州大地猖獗,上下狂舞,嚣张至极,善良的白兔能坐视不管吗?自然要担起“捣药”的责任,把人们从病痛和恐慌之中解救出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白兔捣药”,“捣”的一定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中药。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历史上有五大医圣: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他们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一直担当治病救人,治未病责任,深深影响中华大地。
从2023年元旦前开始,兔年年货市场便红火了起来,有了年的气息。仅兔年年画,就有上千种之多;可见,人们对于兔年是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好感。白兔的可爱,是从古一直延续至今,白兔担起的“捣药”责任,始终挑在肩上。白兔怎能容忍新冠疫情继续折磨我们的兄弟姐妹?再度影响我们红红火火的生活?李白在《古朗月行》中问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其实,这已经不是问题了。一定是给饱受疫情折磨的中国人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一定是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是白兔一直以来担当的责任,履行的义务。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早日让人们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白兔自然就会日夜“捣药忙”。就是从“秋复春”,腰酸背痛腿打颤,也不会喊苦叫累,也一定为了铲除新冠病魔夜以继日,逆势而上。
据明代文人纪坤《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据说,当时北京城爆发了一场瘟疫,很多人染病,月宫仙子嫦娥派玉兔来人间救治。一开始,玉兔变成一名妙龄女子,轻叩一户人家大门,跟开门老人说:“老人家,我是天上的玉兔,专门来治瘟疫的。”老人摇摇头说:“你这一身白色衣服太不吉利了,你走吧!”
为诊病方便,玉兔治病不要谢礼,只借穿百姓各色衣服。玉兔仿佛有千万个化身,以不同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足迹遍布整个北京城。有了玉兔救治,北京城很快就恢复了平安祥和。人们为表达感激之情,用面团和泥巴做成各种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兔儿爷,算是一种敬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