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密度、完善制度、提高温度”

奉贤夯实辖区大型企业实有人口管理成效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4月10日

洪庙派出所辅警夏玮玲在综合窗口服务辖区居民 刘艺灵 摄

金海派出所社区民警张辉在辖区内开展安全检查 曹俊甲 摄

金海湖 资料照片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推窗见景,水清岸绿,金海湖波光潋滟,水流潺潺,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举行各类大型活动30余场。这里是“上海之鱼”,申城南郊的“城市客厅”。你很难想象,在不久前,这里还仅是一片荒郊,找不到太多都市的气息。

这也是作为“五个新城”“五型经济”重要承载区之一的奉贤近年来巨变的缩影。一方面是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辖区内大型企业存量多、来沪人员流动,也挑战着该区实有人口的管理水平。对此,奉贤以“提升密度、完善制度、提高温度”为抓手,夯实辖区大型企业实有人口管理成效。

安全保障有“密度”——

“3D巡防”+专设警务室提升安全感

“这片呈鱼形的金海湖,水系联通着黄浦江和东海,完全是人工开凿的,工程直到2014年才初步成型。那些年,我是眼瞅着无数重型机械在这里开天辟地。”金海派出所社区民警张辉用手比划着碎金闪烁的湖面,讲述着石家村的变迁。自2010年起,农宅村落“进化”成一片片建筑工地,村民们搬迁了,取而代之的是随各个工地入驻的大批建筑工人。如今,作为奉贤名片的上海之鱼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举行各类大型活动30余场。与此同时,大量外来人口也迁至新型住宅社区中。

前不久,在选树“新时代马天民式”社区民警的宣展活动中,张辉向在场的千余名社会群众介绍自己的管段工作:“和15年前‘泥腿子跑一身’的社区警务工作不同了,目前区域内技防、物防、人防设施完善,从‘铁翼’无人机空中巡防、‘铁卫’队伍地面巡逻,到全区首辆移动警务车、萤火虫亮灯工程等,我们真正做到了3D立体、24小时巡防的警务新模式,只要红蓝的警灯在每个角落亮起,老百姓就能感受到公安民警就在他们身边!今年以来区域110警情也在这些‘洋气’的新装备加持下,同比下降了34%。”

沿南奉公路向东而行,青村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叠加享受着奉贤新城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辐射效应,也是“五型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域。辖区内有市、区级工业区4个,实体型企业1200余家,注册型企业近5万余家,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来此务工、定居。

“对我们来沪打工者来说,员工宿舍管理有条不紊,园区里还设置了警务室,大家都觉得安全有了保障。”在青村镇大型企业晨光文具工作的黄女士表示,晨光的员工宿舍让刚来沪打工租房困难的她感到十分舒心。

其实,黄女士口中管理有条不紊的员工宿舍,多年前还普遍存在人员流动频繁、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奉贤分局青村派出所发现症结后,牵头整合镇经发办、平安办、各经济园区等职能单位资源,建立跨部门联席机制,明确将企业员工流动管理纳入园区考核范畴。同时,在园区内专设警务室,由社区民警每周定时留驻,检查指导园区企业宿舍员工管理工作。

信息采集有“制度”——

一企业一表、一宿舍一表、一员工一表

在青村镇,对于“入住规模达到200人以上”的宿舍,镇里会派驻专职社区综合协管员,配合企业人事、保安队员、宿管人员,跟进员工信息核查登记工作。目前,各类大型企业已全面推行“一企业一表、一宿舍一表、一员工一表”的“六个一”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组建六个警企工作微信群,畅通隐患上报等信息互通渠道,倍增警务效能。

“刚入住第一天,宿管就来找我做信息登记了”,住在银轮员工宿舍的吴先生说,“平时不管是白班中班还是夜班,回宿舍时经常能遇到上门核实信息的派出所工作人员,我们同事都能理解的,都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

鉴于大型企业“三班倒”的特点,奉贤分局青村派出所推行“三线”排查模式,即高频次开展企业宿舍“拉网式”排查、调整协管员进行弹性排查、民警带领宿管人员开展复查,以便及时厘清居住人员变动情况。

在强化排查力度的同时,青村派出所也在积极拓宽社会化采集手段。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宿舍安装集身份信息核验、采集一体的实有人口信息自助采集终端,由企业落实专人实时登记居住人员信息。今年以来,通过自主采集终端共维护员工信息200人次,企业落实人口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升。

由青村再向东,奉城镇是奉贤承接自贸区新片区发展的主阵地。在奉城经济园区内,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以人本集团为例,该企业建有职工宿舍3栋9单元,共360间房,目前居住员工达920余人。而大量员工的入住,使整个职工宿舍区堪比一个小型居住社区,居住员工多,人员结构复杂,日常流动性大,也为治安、消防等管理带来考验。

对此,奉贤公安分局奉城派出所深化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主动跨前对接,形成警企联动、协作共赢的人口管理新机制,有效破解“非常规落脚点”流动人员管理难题。其间社区民警帮助企业制定宿舍登记备案管理制度,运用“一网通办”政务平台登记、反馈员工入住宿舍情况,严格落实“来登去销”的人口日常管理制度。同时,会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企业宿舍周边进行实地踏勘,指导企业将宿舍区与工厂生产区进行物理分隔,在宿舍出入口加装闸机,对进出宿舍区人员实行刷卡管理,避免外来人员进入;在职工宿舍所有单元楼出入口、各楼层以及底楼阳台区域加装智能安防设施,加强人员进出管理。

得益于紧密的警企协作,人本集团职工宿舍管理模式已成为奉城经济园区的模范标杆。集团副总经理倪媛称:“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进程中,奉城派出所能主动对接,提供职工宿舍管理‘整套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困扰企业多时的流动员工管理难题,为企业安全用工提供了坚实保障。”奉城派出所表示,今后将推广人本集团职工宿舍管理模式到园区其他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完善流动人口长效管理机制,为企业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做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公安机关主责主业。

服务“新居民”有“温度”——

管得好“鸡毛蒜皮”,也帮得了“千钧一发”

去年2月,金海派出所社区民警张辉救起了一名因为家庭矛盾而一时冲动跳湖的女子。为了彻底解决女子的家庭矛盾,张辉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将此事做了重要标记。旋即,刚体验完冰冷刺骨的湖水的他不顾身子还未转暖,转头就做起了群众工作……在他看来,辖区人口增多了,大大小小的事也必然会多,除了这个“千钧一发”的险事,还有很多“临危受命”的急事以及更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人口管理、家庭纠纷、入户反诈,甚至是路灯不亮,在张辉随身携带的专用笔记本里,都详细地记载着辖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点点滴滴。

在青村镇晨光文具厂,作为厂方最早一批招收的员工,刘先生前不久刚刚给女儿办理了转学申请,入学后女儿将就地享受义务教育。刘先生对此感到十分欣慰,“我妻子也在这里上班,能把女儿接过来上学,我们也算是一家团圆了。”据悉,考虑到来沪务工人员持居住证转办本市户籍、子女就地享受义务教育的客观需求,青村派出所与分局人口办对符合条件的规模企业宿舍与居住证办理挂钩的事项进行研商,并在辖区晨光文具、上海银轮、雅真印务、舟乐船舶等4家企业宿舍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大大方便了广大来沪务工人员。

在奉城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家住洪庙社区的周女士前来办理人才落户的相关事宜,在自助柜员机取号、递交相关证件和材料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她就从洪庙派出所综合窗口领到了自己崭新的户口本。“本来以为要跑好几次才办好,没想到一次就办好了,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周女士描述的这份体验,源于洪庙派出所辅警夏玮玲提供总结出的“人才办证落户的操作流程和办证清单”,做到“一次告知、一站受理、一趟办结”,为高层次人才办证落户“加速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