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购、理货、贴标签……他们在慈善超市闪烁“星光”

“星青年”店员也能独当一面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4月11日

伟伟在整理超市货架 本版摄影 记者 陈友敏

慈善超市内设单独货架,售卖“星青年手作”

“星青年”在真如慈善超市内制作手工艺品

□记者  陈友敏

早上9点,如果你刚好路过真如镇街道慈善超市,或许会看到几名穿着统一员工制服的“星青年”在店内整理货架、扫拖地面,用整洁有序的购物环境迎接每一位前来购物的市民。你可能想不到,这些将超市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店员,是一群“星星的孩子”。

人们这样描述自闭症患者: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据统计,我国自闭症患者超过1000万人,他们大多存在社交障碍,难以与人沟通。哪怕经过悉心照顾和训练,并顺利从特殊学校毕业,大龄自闭症患者如何走上工作岗位,真正融入社会,亲人百年之后又该何去何从,是这些自闭症患者家庭绕不开的难关。

为帮助自闭症患者融入社会生活,一场公益探索正在真如镇街道进行——街道联合党建单位,依托“慈善超市”品牌项目,由自闭症青年担任超市店员,通过工作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到现在,这场探索已经进行了整整两个月,在克服最初的陌生与不适应后,这群“星青年”正在真如慈善超市内闪烁着“星光”,用自己的光芒回馈着社会的温暖。

不仅能奉献爱心,还能买到实惠

今年年初,真如镇街道将超市迁至北石路沿街铺面,并联合“真如意·靠谱党建联盟”成员单位,拓展慈善基金筹集渠道,增强慈善关爱帮扶实力能级,打造便民利民的综合服务共享平台。

从5元一瓶的沙拉酱,10元一瓶的沐浴露,20元一条的毯子,再到30元一盒的玩具……仅仅49平方米的慈善超市内商品种类繁多,且格外物美价廉。

真如镇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余飞告诉记者,与一般商业超市不同,慈善超市售卖的商品大多由街道党建联盟单位和爱心企业捐赠,售卖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售卖所得由社区基金会用于困难群体。比如市场价60元的小猪佩奇玩具,慈善超市内售价仅30元。“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的商品折扣力度则更大,价格区间从3元到30元不等,大多为原价的一折。

“这里性价比很高,东西都比外面便宜。平时没事我就会来逛逛。”附近居民王阿姨是真如慈善超市的常客,在她看来到慈善超市购物,不仅能奉献爱心,还能买到实惠。

超市内售价略高的,则多数为“星青年”们倾注心力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50元的手工花瓶、90元的皮质笔筒、150元的纸巾盒等。这些“星青年手作”都被放置在慈善超市最醒目的位置,无论是从门前经过,还是准备进超市逛一逛,你都能一眼看见收银柜台上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

记者采访当天,正好4名“星青年”在超市内制作手工艺品,他们耐心地拼贴钻石画、细心地缠绕手工花瓶。负责超市运营的第三方公益组织负责人孔凡凤告诉记者:“自闭症孩子大多注重秩序性,这一缺点在手工艺品的制作上则是他们的优势。比如普通人在拼贴钻石画时,很多时候都会觉得大差不差就行了,但自闭症的孩子非常注重每一颗钻石的整齐度,一定要颗颗对齐,因此制作出的钻石画也更美观。”

用满腔热情接待每位顾客

真如慈善超市运营已久,但邀请孤独症青年担任超市店员却是第一次。自2月11日起,以半天为单位,8名“星青年”轮流上岗,有的接待客人,有的张贴价格标签,有的整理货架,有的制作手工艺品用于超市内售卖……每一名“星青年”在志愿者和第三方公益组织的专业指导下,已经逐渐可以独当一面、有条不紊地接待顾客了。

31岁的玥玥交流能力较强,现在是真如慈善超市的一名“导购员”。这份工作令玥玥非常满意:“早上八点半出门,九点开始上班。在这里很开心,很有收获感。最近我还学会了‘扫码支付’!”

记者了解到,考虑“星青年”有适应过程,真如慈善超市并没有让玥玥一开始就参与接待,而是先带领她熟悉环境并同她讲解,第四天才让她正式上手。现在,每到玥玥在慈善超市当班的日子,她总是满怀期待,用满腔热情接待每一位顾客。“欢迎叔叔来超市逛逛,我们这些巧克力很好吃的。”“这里是临保区,价格很便宜,阿姨可以看一看。”“这是我们制作的手工皂和精油。”“这些饼干味道非常好。”

顾客临走时,玥玥还会很有礼貌地说:“谢谢您,欢迎您下次再来慈善超市。”

玥玥的妈妈也是慈善超市的志愿者。她说,在拥有这份长期实习之前,和绝大多数大龄自闭症患者一样,由于存在社交障碍,难以融入社会,玥玥从特殊职业学校毕业后除了参与公益演出项目,这10多年来基本都待在家里。如今来慈善超市“工作”成了玥玥每天的期待。不过妈妈有时也担心“玥玥是不是太热情了,会让别人烦”,好在顾客还都比较理解。

“她以前只能待在家里玩手机、睡觉,现在不仅能跟社会打交道,还能学到新东西。看着玥玥越来越自信,我真的很开心。”谈及女儿的转变,玥玥妈妈难掩激动,对未来也多了一份信心和期待。

接受员工制服也是一场挑战

采访中,“星青年”伟伟的妈妈向记者展示了伟伟平日里写书法的日常——手机画面里的伟伟,手握毛笔,沉稳落笔,一气呵成完成一幅草书作品。

今年28岁的伟伟有书画专长,他的一幅工笔画曾在特奥会公益活动中拍卖了15万元。然而,刚来慈善超市时,他却对统一的员工制服颇为抗拒。伟伟的妈妈解释道:“伟伟秩序性很强,在超市里整理货架,他能将所有物品整理得整整齐齐。但穿上陌生的员工制服,对伟伟来说是在打乱他的秩序。”

初到慈善超市时,伟伟几乎一点也不能接受这件薄薄的员工制服,在其他“星青年”的示范和妈妈的反复耐心教导下,他渐渐开始明白制服代表的规则。5分钟、10分钟再到几个小时,伟伟穿着员工制服的时间越来越长。

“在伟伟不再抗拒慈善超市员工制服后,我带着伟伟参加了一次公益活动,那场活动要求伟伟穿上咖啡店的制服,这样突然的要求,对于曾经的伟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天伟伟的表现很让我吃惊——没有任何抗拒,伟伟就这样穿上了一件陌生的衣服。”伟伟的妈妈告诉记者,“接受穿着制服的规定,看似只是一件小事,但意味着伟伟接受了这一社会规则,正在更好地融入社会。”

看到孩子的变化,伟伟妈妈十分欣慰。“伟伟毕业后,学校还给他开过一间工作室,但这些年的大部分时间他只能待在家。慈善超市的工作既能锻炼孩子的持续性和耐性,又能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燃起他走向社会的希望。”

一场三方合力的公益探索

“孤独症患者大多比较‘社恐’,有的还容易情绪不稳定,我们会进行针对性培训,锻炼他们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让他们逐步克服这些困难。”第三方公益组织带教老师表示,“星青年”根据出勤天数,每月还能获得相应的劳务补贴,基本在几百到1000元不等。数额不大,但对这些孤独症患者而言,是弥足珍贵的肯定和认可。

“自闭症孩子尤其需要他人的关注和认可。顾客对这些手工制品的喜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价值,自己其实很能干。”真如镇街道服务办主任余飞表示。

依托“慈善超市”品牌项目,政府搭台、第三方专业支持、企业献爱心,真如镇街道正积极开展一场全新的公益探索。“我们的初衷是为大龄、成年孤独症患者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实践岗位,同时也帮助孤独症患者家庭寻找未来的出路。”真如镇街道服务办主任余飞说。

此外,真如慈善超市还不定期联合周边学校和居民区,开展义卖、DIY、画展等公益活动,宣扬慈善文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