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昨天,“2023上海民生访谈”第一期邀请到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十四五’规划的养老床位建设目标肯定可以完成。”除了给市民吃下这颗“定心丸”,访谈还披露,涵盖8类共24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的《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即将向社会公开,便于群众监督、政府履责。
访谈披露,今年上海将出台《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这既是政府的“责任清单”,也是老年人的“权利清单”,有助于市民知晓年老时可享受的基本养老服务权利,同时便于民众更好地监督、督促政府部门落实基本养老服务责任。
蒋蕊表示,市民政局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重点聚焦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等困难时的基本需要,会同相关部门已梳理形成了8类共24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包括“机构养老服务”类、“社区养老服务”类、“居家养老服务”类、“照护服务支付保障”类、“基本养老保险”类、“老年社会福利”类、“老年社会救助”类、“特定情形老年保障”类。
从服务类型看,一是物质帮助类,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救助金、津贴、补贴等各类现金与实物保障;二是照护服务类,主要通过政府主导举办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或者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失能、认知障碍、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提供基础性照护服务;三是专项支持类,主要面向经济困难和其他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优先保障、巡访关爱、家庭援助等与养老服务需求密切相关的支持服务。
《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即将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有关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开,方便市民查询。
除此之外今年实事项目中,民政部门有几项全新的指标:“建设100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30家智慧养老院”“新建40家社区长者食堂”等。蒋蕊解析,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立足在居民区层面,为老百姓提供各类养老“微服务”。以前,可能老年人需要步行10分钟、15分钟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享受的养老服务,现在走个5分钟就能在家门口获得了。全市智慧养老院建设涵盖了养老院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市民政局希望到2025年底,全市至少完成100家智慧养老院建设任务。通过智慧养老院的建设,使上海养老院在智能化、服务水平等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截至去年年底,市民政局为全市超过1.3万户老人家庭提供了居室内部的改造。但同时上海是一个有着超500多万老年人的大都市,目前的适老化改造所触及的仅仅是整个老年群体中很小的一部分。蒋蕊表示,从2019年底起,市民政局开展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这样一来改造对象就逐步扩大到所有居住在本市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同时市民政局也积极探索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如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赠支持,发动商业保险机构创新适老化相关保险产品设计等,多渠道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