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的盲盒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6月02日

谢钱钱

当下,盲盒经济的火热早已不言而喻。前段时间,我也终于被朋友带入了“盲盒坑”,逛商场时总是少不了激情购入。看看喜欢的IP有没有上新,看看店里有没有新增正版IP…….家里的盲盒也渐渐增多,只能买了玻璃柜收纳。

盲盒为什么会受到热捧?从IP周边到原创IP,从人类角色到精怪异形,或怪诞惊悚或可爱美丽的盲盒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心头好。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对我而言,买盲盒收获的不仅是喜欢IP的周边实物,更有一种“体验未知”的情绪价值。当然也有踩雷的时候,在透明柜里的玩偶精巧可爱,到手后材质却一般般,细节处还有小瑕疵,但也不至于“严重破损”,拆开后也便无法退换了。

除了线下店购买盲盒、扭蛋,我也有几次网上抽“一番赏”的消费体验。“一番赏”如同开盲盒一样付款抽奖,靠的便是“玄学”。曾有新闻报道资深玩家为拼手气花费大量金钱。于是几次收获不佳后,考虑到钱包有限,只能果断收手。

对我而言,盲盒与扭蛋、福袋、拆卡包、一番赏等本质上是相类似的,是一种“抽奖”式的营销方式。盲盒发展得却又不一般,已然走出其亚文化基因,“破圈”成为走向大众的营销方式,一路“狂飙”,万物皆可盲盒。

上海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文创、潮玩店,是亚文化爱好者的“天堂”。现如今,这些店里总有一块区域属于盲盒。不仅如此,购物平台上打包出售的衣装也会做成盲盒、福袋。文具、生鲜、美妆等盲盒层出不穷。近期又出现了更加离谱的“前任盲盒”——分手后的恋人将前任赠送或留下的物品打包后标价出售。此前还有更加雷人的活体宠物盲盒,一度引发涉盲盒公益诉讼案件……

三无产品、残次产品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诱导消费等影响未成年人健康发展……围绕盲盒经济带来的法律隐患也已经引发了实务界、理论界的关注,纷纷呼吁盲盒经济不能“盲目”。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为“狂飙”的盲盒经济划红线。

盲盒已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潮流,希望其能健康良性发展,给消费者们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