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汇星河 禁毒志愿服务在行动

市禁毒志愿者协会戒毒管理专委会成立五周年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6月09日

□法治报记者  徐荔

微光汇星河,以高质量志愿服务助推平安法治建设。2018年6月1日,为顺应新时代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发展需要,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戒毒管理专业委员会(下简称“专委会”)注册成立。

经过5年的积累和沉淀,专委会发展注册志愿者2103人,已逐渐成为本市禁毒志愿者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专委会的志愿服务,面向的不仅仅是场所内戒毒人员,更是广泛辐射到回归社会戒毒人员,通过不断吸纳社会力量的参与,其服务触角正在更多地融入基层治理。

深化共融互通,一体运行机制日趋完善

“多年来,在市禁毒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市禁毒志愿者协会的悉心指导下,在社会各方的关怀帮助下,戒毒志愿队伍如新苗破土萌发,一路成长。”在日前开展的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戒毒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5周年工作交流会上,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市司法局戒毒教育矫治处副处长沈静珠多角度阐述了专委会成立以来的志愿服务成果。

据介绍,专委会下设青东所、崧泽所、高境所、夏阳所、女子所5个分会。在成立之初,专委会就紧贴“科学戒毒”“开门戒毒”时代需求,以市志愿服务条例、协会章程为依循,先后出台戒毒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管理办法,明晰职责、规范运行、全程管理、促进保障,形成“1+5”组织架构,适应禁毒戒毒新形势、志愿服务新发展,先后细化完善志愿者招募、教育培训、项目管理等工作体系,推动戒毒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五年中,专委会结合戒毒社会化延伸工作实际,进一步将服务触角深入全市16个区的街道、社区,构架“1+5+16+X”的工作服务网络,面向全市广泛开展戒毒帮扶帮教、禁毒宣传教育等志愿服务。目前,专委会年服务受众逾万人,累计服务时长5.09万小时。

同时,专委会通过“三力”工作深化共融互通。向上引力做优联动服务。建立专委会及各分会与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定期合作互访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民警志愿者培训、共同主办戒毒话剧进场所等形式加强常态化密切联系,指导推进志愿活动规范开展。

向下给力激发内生活力。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组建专委会工作联络群,加强信息互通、动态收集、情况通报、分类指导、检查考评,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落实志愿者服务时长登记、绩效评价、激励反馈等工作。

向外发力深挖资源融合。充分依托所区对应协调联络机制,挖掘整合所在地禁毒工作资源,细化固化联席协商、信息通报和调研走访工作机制,努力打通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和渠道。

初心不变,志愿服务队伍蓬勃发展

五年来,在发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力量的基础上,专委会积极发掘同伴志愿者、发展青年志愿者、吸纳专家志愿者、培育社区志愿者。眼下,专委会已发展注册志愿者2103人。多个组织和个人荣获协会先进集体、最美禁毒志愿者称号、个人嘉奖,为“共筑平安场所、共建无毒申城”提供强有力的价值引导力、精神凝聚力和行动向心力。

“志愿者服务不是一个人的事,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使志愿者服务更丰富。”作为专委会崧泽所分会的一员,周传欣回顾过去五年的志愿服务工作颇有感触。

从一开始的忐忑茫然,到建立、制定崧泽所分会工作方案、管理办法,完善方案制度,建立运行项目,周传欣和团队成员们越来越有信心。

五年中,崧泽所分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分别与大中小学校、就业促进中心、法律援助中心36家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志愿者共建关系,搭建起各类社会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

而对周传欣个人来说,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有了别样的经历和体会。他经历过被戒毒人员拒绝帮教,跟踪回访了解社区康复人员时被质疑,社会化延伸帮扶中遭冷遇等等,但更多的还是帮扶成功后的喜悦。

周传欣还记得加入崧泽所分会没多久,他就在跟踪回访工作中了解到戒毒康复人员老黄的情况。老黄当时年过四十,因多次吸毒让家人伤透了心,妻子与他离婚,父母不愿再接受他,出所后老黄一直无家可归。得知老黄的情况后,周传欣与禁毒社工连续五次上门沟通调解,化解老黄和家人的矛盾,在了解老黄有就业意愿的情况下,通过整合资源为他介绍了一份洗车的工作。老黄也没有辜负周传欣等人的用心,稳定地工作、生活,慢慢走出人生的那段黑暗低谷。

周传欣帮扶过12名和老黄情况类似的戒毒康复人员,看着他们回归家庭,回到生活正轨,周传欣体会到志愿服务的价值,“志愿者的责任是为社会大众带去更多的正能量,要想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必须具有足够的爱心、真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我们不求物质回报,只希望为平安上海,无毒申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作交流会上,专委会各分会代表也将基层志愿队伍的初心故事、创新历程、融合建设娓娓道来。与会嘉宾分别为五家分会授旗,期望各分会继续高举志愿爱心服务和司法行政戒毒两面专业旗帜,让志愿服务之路走实走细。

拓展实践项目,提升为民服务品质

“聚焦社会大众、戒毒群体所思所想所盼,专委会努力策划推出有人气、受欢迎、显成效的精品项目、特色项目。”沈静珠介绍,目前专委会已建设运行志愿服务项目172个,初步培育志愿服务品牌7个。

专委会主动向前“一公里”对接社会,深化全国统一戒毒模式运行,通过志愿服务链入社会面丰富的帮扶救助力量、资源、项目,让场所戒毒不因大墙而隔断于社会,推动所内外教育戒治、综合矫治同心同频同向。例如,青东所分会借助“所社家戒治联盟”组建回归起航辅导员团队,聘请回归导师,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服务,5年间开展回归指导活动40余次。

同时,围绕戒毒人员及其家庭急难愁盼问题,各分会多样化、广覆盖、渐进式开展志愿服务。如女子所分会举办女性戒毒人员专场招聘会,夏阳所分会联合静安区检察院等开展针对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专项帮扶行动等,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此外,专委会通过跟踪回访延伸戒治成效。专委会连年组织各分会配合开展本市籍解戒人员跟踪回访工作,五年间,总回访量达23000余人次,足迹遍布上海全市各区,开展为群众办实事900余人次。

筑牢禁毒防线才能守住安全底线,这些年来专委会积极投入禁毒宣传工作,仅2022年就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受众近8000人次,社会面禁毒宣传受众近18000人次。其中,高境所分会还与宝山区高境镇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并成立了全市首个所社共建禁毒警示教育室,打造“境心坊”等“境字招牌”项目,促进司法戒毒与地方禁毒优势互补、共建共享、融合发展。

“随着全国禁毒形势变化和场所戒毒工作的发展,专委会志愿服务作为禁毒志愿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始终初心如磐,充分借助社会化延伸的有力触角,在纷繁复杂的戒毒环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市戒毒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王通亮建议,专委会要进一步凝聚力量,扩大禁毒戒毒亲密“伙伴圈”,织紧织密优质戒毒服务“精细网”,着力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风景线”,从阵地延展向内涵深化迈进,从夯实基础向提档升级迈进,从外聚人气向内聚人心迈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