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社会影像记忆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6月09日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SIFF纪录片”单元这几年来愈发受到观众的重视和喜爱,除了接地气的题材之外,很多纪录片所表现出的主题与内容,都是剧情片所无法替代的。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纪录片”单元亦有诸多佳作。

《永恒的记忆》

宝琳娜与奥古斯托结婚数十载仍彼此相爱,但阿兹海默症的到来让“记住所爱之人”变为奢望,他们将如何面对人生的转折?导演借用主人公曾经的调查记者身份,有意将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日常生活场景与20世纪八十年代智利政治运动的街头影像交叉,将个人记忆的丧失与国家记忆的模糊联系在一起,在温馨动人的私密情感之外表达了更高的社会主题诉求。

该片入围2023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观众奖最佳纪录片、荣获2023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纪录片单元评审团大奖。

《恶魔遁形》

“21世纪雾都”印度新德里的污染究竟有多严重?持续的热浪与泛滥的瘟疫同人类的污染活动有何关联?

拉胡尔·贾殷执导的这部纪录片采访了作为污染初始目击者的普通市民,展现了令人惊心动魄的污染场景,以客观真实的影像和哀伤的笔调,揭露了新德里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有媒体赞誉本片为自《难以忽视的真相》以来所敲响的最有力的一记环保警钟。入围2021年戛纳电影节纪录片金眼奖竞赛单元,摘获2022年芬兰电影胡西奖最佳纪录片奖。

《互不交叉的树冠》

一对患有智力障碍的孪生兄弟结束高中生涯,步入了成年生活。一个想方设法初尝禁果,一个沉醉于找寻纯粹的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则让他们融入社会的尝试难上加难。导演瓦伦蒂娜·博塔妮的纪录片处女作,巧妙运用摄影机、电脑、智能手机等工具拍摄的影像素材,拼贴出一幅流畅且风格鲜明的人物肖像。近距离呈现两位主角的私密生活,让观众看到在“边缘人士”与“双胞胎”身份标签下的个体差异,就像互不交叉的树冠一般朝向各自珍视的价值与目标生长。

该片荣获2023年意大利银缎带奖纪录片奖提名。

《天堂牧场》

前往巍峨的雪山挖掘冬虫夏草,是尼泊尔一个村庄村民们的求富之道,年轻的拉丽塔为了逃离琐碎的婚姻生活,也毅然踏上了这条通往“天堂牧场”的道路。这部民族志风格的纪录片在呈现尼泊尔山区乡村生活的同时,谱写了一首农村妇女不甘于婚姻家庭束缚、与命运相搏的挽歌。片中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绝美自然风光与村民挣扎的生存之旅形成了强烈对比,从侧面展现了全球化对偏远地区人民生活带去的深远影响。摘获2021年蒙特利尔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新视野奖。

《少年柏拉图》

一位小学校长尝试用哲学教导孩子们进行愤怒管理,也让他们理解北爱尔兰尚未散尽的暴力氛围。本片颇具微言大义,以有趣的视角记录下了一所社区学校的微生态,并通过巧妙的剪辑将之与20世纪下半叶北爱尔兰内部两派的武装冲突相联系。男孩们对哲学的天真理解与社区依然存在的人为区隔形成强烈对比,让观众深切体会到跨越代际的社会冲突对孩子们的世界观形成产生的巨大影响。该片荣获2022年都柏林国际电影节人权影片奖、2022年格林威治国际电影节社会影响奖特别表扬奖。

《命运》

母亲去世后,年轻的萨哈不得不独自照顾罹患精神疾病的父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面对两难抉择:是留在家里承担作为女儿的责任,还是勇敢去追求成为医生的梦想?

影片通过跟拍一位18岁伊朗少女艰难的家庭生活与现实处境,观察到了一个复杂的乡村社会:一面是保守的宗教文化传统,一面是逐渐发展的现代意识,展现了身处其中、为社会性别角色所累的困境。主人公面对家庭与社会压力追求女性自决、为理想而抗争的勇气更是令人钦佩。

《母矿》

在失去赖以谋生的三轮车后,少年约格踏上了前往安第斯山脉充当金矿矿工的道路,糊口的压力与死亡的威胁始终萦绕在他周围。这部黑白纪录片在秘鲁有“世界海拔最高的人类定居点之一”之称的拉林科纳达取景,影片跟随主角视角,揭开了被优美风景所遮蔽的极度危险的矿工作业环境。

为完成影片的拍摄,导演马泰奥·托尔托内数度亲自带队勘探,创作团队耗费数年时间才取得私营矿山内部的拍摄权。该片入围2021年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大奖单元。

《魔山》

在高加索山区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肺结核疗养院里,医生与病人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导演玛丽亚姆·切奇亚耗费五年时间记录下这里的人与事,以及疗养院从衰落走向拆毁的命运。作为曾经的肺结核患者,导演深度介入了病人们的生活,以真实电影的拍摄方式聚焦医患权力关系,呈现了病人被社会排斥的尴尬处境。影片还通过画外音的方式回溯了这座建筑的历史,在百年前主导其修建的政治寡头与如今结束其命运的商业寡头之间,寻找隐秘的共同点。

《替身女性》

弗吉尼、佩特拉和艾斯黛拉是怀抱表演梦想的特技女演员,但在这个由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她们至多只能扮演被霸凌殴打的受害者的替身,多年的表演经历对她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影片揭露了特技表演行业鲜为人知的等级观念与性别潜规则。通过将特技排练中的暴力片段与经典电影中针对女性的暴力场景进行交叉剪辑,冷峻地指出电影观众对银幕上性别暴力的病态渴求,同时打通了银幕女性角色与现实中女性面临的暴力处境。该片荣获2022年苏黎世电影节金眼奖。

《宅心陈情》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仿佛一个大型建筑工地,在城市大步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一对住在待拆老公寓的祖孙发现自己被甩出了原本的生活轨迹,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未来?

法籍塔吉克裔导演古利亚·米尔佐耶娃通过记录一对普通祖孙的日常生活及亲密关系,展现了塔吉克斯坦在经济发展中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

代际差异决定了主角们对历史的不同看法,而城市化的不确定性让她们对未来也产生了分歧,主题的丰富性让本片堪称为发展中国家民众生活的寓言。

《为了翅膀》

2020年黎巴嫩贝鲁特港大爆炸向世人揭开了“中东巴黎”鲜为人知的阴暗面,长期以来的社会不公与官僚贪腐点燃了民众的怒火,最终演变为街头抗议。该片从底层市民的视角展现了这座城市富有烟火气的生活,也借由他们的真实故事表达出对城市管理与官僚机制的复杂态度。鸽子的自由翱翔与生活的停滞不前形成强烈对比,影片以驯养家鸽为隐喻,为观众提供了审视黎巴嫩社会革命的另一种视角。荣获2022年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新导演奖。

《栖地》

在香港大学就读的上海姑娘叶丝丝执导的纪录片,记录的是她的舅公盛正明和与之相识于老年大学合唱团的王乐乐的故事。这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一个想要去日本探望当年在虹口公园日语角认识的日本友人,一个想要去加拿大与儿子会合。影片自2014年开始拍摄,历时五年,通过两位老人的经历,聚焦中国日渐庞大的独居老人群体,展现他们如何乐观、豁达地追求自己的晚年目标。

影片全程沪语对白,会让上海观众观看时感到格外亲切,而舟山路弄堂等画面,也随着建筑的拆迁而让影片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城市变迁档案。

(整理自上海国际电影节公众号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