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治理网络环境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6月13日

最近,网络暴力频频引发的悲剧使其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种“网络毒瘤”在流量思维和经济利益驱使下野蛮生长,极大地恶化了网络环境。对于治理网络环境,不少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措施,通过不断完善立法、加强监管、举办科普教育活动等,切实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净化网络环境。各国也在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更加健康、富有活力的网络空间,让信息文明成果更好惠及民众。

【意大利】

加大立法威慑  整治网络霸凌

随着网络更加普及,网络霸凌等在意大利呈蔓延趋势。根据意大利卫生部和科研机构今年2月进行的一项联合调查,31%的受访青少年遭遇过不同形式的网络暴力,较2020年的23%有较大增长,其中约三分之一受害者产生了心理问题。

意大利议会于2017年通过法律,就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暴力及相关惩罚作出明确规定。凡在网上发布侮辱或诽谤未成年人的信息、勒索或窃取身份信息等均属违法,受害者或监护人有权要求涉事网站在48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否则相关机构有权介入。对于网络暴力的实施者,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以及相关民事赔偿,如涉及教唆自杀等罪名,将处以更严重的惩罚。

意大利将2月7日定为全国反欺凌与网络暴力纪念日。主管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案件的意大利邮政与通信警察局在每年纪念日期间,联合企业及社会各界举办“心心相连”活动,向未成年人普及网络暴力的危害,并提供心理疏导。警方还与反网络仇恨和霸凌的社会组织合作,优化对社交媒体的监督模式。

学校在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意大利国家警察局与教育部合作,向学生宣传网络暴力的危害,并与教师携手传播网络安全文化,以尽早发现并解决网络霸凌问题。

【法国】

强化信息审查  畅通投诉渠道

根据调查数据,法国40%的学生表示曾遭受过网络暴力,20%的学生表示收到过骚扰短信,14%的学生接到过羞辱性电话,12%的学生社交账号曾被盗,11%的学生在社交网络上被孤立过……

近年来,法国加大对网络暴力和网上仇恨言论的治理力度,采取多方面举措净化网络空间。法国已制定一系列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如刑法对网络上的相关辱骂、诽谤、歧视等罪行作出明确规定,还通过了《信息社会法案》等。欧盟《数字服务法》生效后,要求大型互联网企业采取更多措施,删除仇恨言论、虚假信息和假货交易信息等非法、有害内容。法国政府已将其中部分条款吸收至相关政策中。

法国政府聘有“网络调查员”,负责追踪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犯罪行为,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查明骚扰者真实身份并进行刑事诉讼。2020年7月,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线上仇恨言论观察站,负责监测和研究网上仇恨言论,尤其是煽动种族主义、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内容,必要时进行干预,以精准有效打击“网络仇恨”。法国政府还计划在技术层面做出一系列改变,例如要求网站在网页醒目位置添加一键举报按钮,方便网友及时举报仇恨言论;要求网络平台及时公开打击网络暴力的方式及效果,并加强同司法部门合作,共同打造更加安全的网络空间。

法国社会机构和学校也非常重视网络空间治理。许多学校积极行动,在校园网上安装浏览自动监视器,限制学生上网内容及范围,避免学生遭受不良网站侵害。

【秘鲁】

成立专门机构  确保数字安全

近年来,秘鲁有关网络犯罪的投诉逐年递增,仅2021年就有1.8万多起,同比增加92.9%。诈骗手段多样且隐蔽,有的诈骗分子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发送欺诈网站链接,伺机窃取个人金钱账户信息;有的冒充银行人员“提醒”民众账户中有“无法识别”的情况,以套问账户信息;有的冒充百货商店,在购物节期间提供异常优惠的产品价格,诱惑民众在虚假页面输入银行卡信息;有的以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为名,发送链接骗取个人信息……

针对网络乱象,秘鲁政府加大治理力度。一方面,秘鲁加强了法律法规建设,如2013年制定《信息犯罪法》、2019年批准国际条约《网络犯罪公约》等;另一方面,秘鲁积极推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治理网络犯罪。2020年12月,秘鲁国家检察院成立工作小组,负责研究网络犯罪对策,并在全国部署了由64名专业检察官组成的调查网。2021年6月,秘鲁成立利马中央省网络犯罪专业检察官办公室,专门负责跟踪数字证据,寻找网络犯罪嫌疑人,通过技术资源为检察官工作提供支持。同年10月,秘鲁首家专门研究网络犯罪的科学研究所挂牌成立。

秘鲁的高科技犯罪专业部门还设有网络巡逻部门,负责对社交媒体、网页等方面的互联网平台和内容进行审查,及时避免网络犯罪的实施。秘鲁政府制定了《计算机犯罪调查手册》等,提供相关资源及行动指导。秘鲁打击网络犯罪的努力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支持,联合国机构等向秘鲁捐赠电脑等设备,派遣专业工程师培训网络技术。

【德国】

立法严惩网络语言暴力

德国联邦议院以“包裹立法”模式批准了一系列法律条文,以严惩网络语言暴力。法条中规定,在网上威胁对他人实施人身伤害或性侵以及宣称要焚烧他人汽车,都属于犯罪行为,最多可判处2年监禁。过去,德国法律仅规定在网上威胁杀人属于犯罪行为。新法律条文规定,在网上威胁杀人最多可判处3年监禁,在网上侮辱贬损他人最多可判处2年监禁。

此前,德国法律规定,在网上对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表示支持也属于犯罪行为。而根据新法律条文,在威胁言论下点赞也可能属于犯罪行为。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将根据点赞者的网络影响力来裁决其行为是否破坏了公序良俗,从而构成犯罪。新法律条文还规定,社交网络运营商不仅有义务删除包含特定违法内容的帖子,还必须向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报案,并提供涉嫌违法者的IP地址,以便警方迅速确认发帖者的身份。特定违法内容包括宣扬新纳粹思想、策划恐怖袭击、煽动族群仇恨、赞扬暴力犯罪、传播性犯罪照片和视频。(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