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通讯员 金玮菁
本报讯 离职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因沉迷赌博、经济拮据,便隐瞒离职信息,继续回访老客户,名为为老客户办理保险、理财业务,实则实施诈骗行为。日前,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对这起诈骗案提起公诉。宝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依法支持了检方的公诉意见,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万元。
2022年8月,戴女士收到了张某的电话:“我是某保险公司的张某,你还记得我吗?”戴女士记起,在2021年10月,某保险公司的王某上门为自己办理保险业务时,带来了同事张某。电话中,张某听说戴女士有个保险想退保,强调了退保险一定要工作日去现场办理,还需要支付违约金。戴女士一听便有些犹豫,此时,张某提出了一个方案,用保单做贷款进行理财,收益能比存款利息高,戴女士也不急着用钱,想着能帮张某完成业绩,便答应了。
张某上门办理业务时,戴女士在张某的指导下,通过手机APP操作保单贷款5万元,并将这5万元通过张某提供的POS机支付给张某。过了半个多月,戴女士再次通过同样的方式,使用保单贷款近1万元,交由张某进行理财。2022年10月,张某称戴女士2021年购买的保险到了续保的时间,如果提早交钱,可以获得优惠,于是戴女士在张某的POS机上刷了1.7万元,但过了半个月,张某又说自己弄错了,要缴足1.9万元才能有优惠返还,戴女士便再次通过微信转账2000元。然后到了12月,戴女士却收到保险公司的催款通知,因没有缴纳保费,戴女士的保单处于失效状态。戴女士赶紧联系张某,却发现张某失联了,经询问保险公司得知,张某已于2022年2月离职。
同样被骗的还有周女士,她在2022年3月接到自称是某保险公司员工张某的电话回访,花了5万元购买了张某的推荐“某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结果钱没拿到,张某却消失了。
张某到案后交代,2022年2月底从保险公司离职后,在某公司工作了几个月,现在是一名网约车司机。因为沉迷于网络赌博,在2022年时输了100多万元,导致经济拮据。在从保险公司离职后,便继续利用保险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回访老客户,谎称为老客户办理优质理财、提前续保等事项,分别骗得戴女士、7.9万元、周女士5万元。到案后,张某家属代为赔偿了两名被害人的损失并获得谅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