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阳
今年,厄尔尼诺卷土重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迎来了一个酷热的夏天,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监测,本月的3日和4日甚至连续两天创下有记录以来地球平均气温最高纪录。世界多地正遭受热浪侵袭,据报道,墨西哥最高温度超过45℃,北非最高气温接近50℃,甚至此时正处于冬季的南极洲,最高温度都达到了零上8.7℃。在上海这出梅入伏的日子里,在户外呆的每一分钟都让人迫不及待想冲回空调房里啃冰镇西瓜。
小时候家里并没有空调和冰箱,夏天消暑的唯一手段便是一台风力强劲、已经服役多年的电风扇。想要吃上冰爽的西瓜?办法就是打一桶冰凉的井水上来,让西瓜先泡个冷水澡。由于最热的日子都放了暑假,于是,和着窗外的蝉鸣,努力忘掉炎热的午睡场景,便是我对炎夏最深的印象。蝉鸣聒噪却不吵闹,并不打扰睡觉的兴致,我想大概是每个农村孩子的独特天赋吧。
即使后来上了大学,每年夏天,我依然能勉强赶在酷热的前头,借着时速几百公里的高铁,急不可耐地把那毒辣的太阳甩在后头。唯独大二的暑假,我和室友一起报名了学校图书馆的勤工俭学项目,没有早早回家,而是每天往返于宿舍和图书馆之间。那也是我第一次发现,上海的夏天似乎比老家还要热一些。不过我们都一致同意,图书馆的空调可太舒服了,以至于每天干完活,我们都还要逗留一段时间,消磨到晚饭时间才下楼。
“打工”并没有持续一整个暑假,两三个礼拜后,我们还是回家了。那时候我还没有想到,在后来没有暑假的日子里,我都要穿梭来往于两点之间,开始真正的“打工生活”。小区里的树木稀少,蝉鸣羸弱,晚上更是听不到一丝蛙声。从前热浪与凉风里的主角,在这里哑然失声,只能凄然躲进回忆里。
不论角色如何轮换,生活如何变化,四季变换总是如常。酷热严寒,人力难为,如果从前的景致不再,便在回忆里寻找,如果昔日的人物远走,还可以网络上联系。虽然每一年的夏天都不同,每一天的日子却又莫名过得重复。尽管如此,夏看百花、冬盼大雪的乐趣还是可以期待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