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什么都不做,就能吃到“大厨”上门做的饭菜;假期出游,家里的猫狗不用送去寄养,有人上门喂食、铲屎;工作忙碌一天,不用出门即可享受上门按摩……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上门代厨、上门喂养等点对点的上门服务业态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求效率与便利的新潮流。
不过,新生事物总会面临“成长的烦恼”。消费者对于上门服务质量的吐槽五花八门,此外,上门服务还可能出现因故意或过失导致的侵权现象;人身财产安全、个人隐私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更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新兴上门服务从业者大多是兼职而非专职人员,其技能和服务水平未得到有效审核及认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容易受到侵害。以上门代厨为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为,但目前部分上门代厨人员只做兼职工作,未取得健康证明,对食品安全及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我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经营主体登记,但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的除外。这在法律上为“上门经济”服务业态提供了支持,但也给监管溯源、维权取证增加了难题。“上门经济”的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点对点联系,一旦双方发生劳动纠纷,相关的侵权责任认定、权益保护难以得到高效解决。此外,部分平台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审核及监管也不到位,加之经营者大多没有线下门店,最终很可能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
“上门经济”要实现健康长远发展,必须立规矩,加强规范引导。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关于“上门经济”的法律、行业规章、收费标准等,明确部门、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各自责任,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产损失、费用支付等问题进行规定。要建立上门服务行业相关考评标准,制定从业禁止目录,打击上门服务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上门服务准入门槛和违法成本。
平台连接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其作用非常关键。要针对服务平台及服务提供者出台相关管理条例,明确此类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规范网络平台的用工程序,严格建立健全合同制度。相关平台要切实履行并加强服务资质审查责任,做好各类资质证明、健康证明的备案检查工作,同时将上门服务的资质审核和顾客评价挂钩,补足资质审核的短板;要畅通消费纠纷解决渠道,完善投诉及评价机制,为消费者和上门服务人员提供维权保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