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法律边界,防止自媒体“剑走偏锋”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7月18日

□刘英团

为加强“自媒体”管理,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出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强化资质认证展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规范账号运营行为、明确营利权限开通条件、限制违规行为获利、完善粉丝数量管理措施、加大对“自媒体”所属MCN机构管理力度、严格违规行为处置、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等13条举措。(7月13日《法治日报》)

部分自媒体人突破道德底线,为吸引粉丝、提高点击量和关注度,剑走偏锋制作噱头,充当“标题党”,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或以谣获利、以假吸睛,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公共管理秩序,或恶意剪辑、低俗恶搞,肆意传播低俗色情信息,污染网络生态,或抄袭洗稿、大搞“黑公关”,成为“网络水军”。如此作为,既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又破坏了良好网络舆论生态,误导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

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受公共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约束。近期,国家网信办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加强“自媒体”管理,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13条严管措施“落地”,自媒体更要强化底线意识、法治观念,恪守最基本的法律红线。

对于“自媒体”乱象,必须正本清源,依法治理。中央网信办加强“自媒体”管理13条“铁规”,从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强化资质认证展示,到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规范账号运营行为,再到严格违规行为处置、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等,点面线结合,夯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文明底座”。

作为网络信息内容管理方面的重要立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网络信息内容的生产者、服务平台的主体责任有明确、刚性的规定,不仅不得传播违法、不良的信息,也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是全社会的共识,从而推动“自媒体”行业自律、健康发展,使互联网空间更加风清气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