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法治报通讯员 林颖 王聪
青西水乡的老陈将桑基鱼塘转包给了来沪的老李,原本说好三次结清转让款,谁知,老李支付了一部分钱款后便杳无音信。得知老李“被抓起来了”,老陈无奈只能诉至法院希望能讨回钱款。
茫茫人海,去哪去找“消失的他”?青浦区人民法院借助长三角示范区“法庭联盟”工作机制,快速调解化解了这起纠纷。
约定承包鱼塘
迟迟未能收款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找到了被告的关押地,还跨域调解成功啦!”老陈一早打来越洋电话,声音中透露的笑意与半年前的焦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陈是一起鱼塘承包合同纠纷的原告。青浦朱家角法庭管辖的青西三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桑基鱼塘、塘浦圩田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农业、水利文化遗产。
和其他的青西水乡农民一样,老陈对桑基鱼塘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将自己因故无法继续经营的鱼塘转包给了从嘉善来沪的老李,并约定分三次支付转让款。结果老李付了一部分钱款后便不再支付,人也杳无音信。
老陈着急了,欠付的承包款暂且不提,鱼塘可不能闲置,错过了下鱼苗的时间,这一年可就浪费了。无奈之下,老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老李起诉到了法院。
“法官,我联系不到老李,你得帮忙想想办法。”立案之初,老陈便如实相告,“老李现在电话也不接,听说是被抓起来了。”老陈只知道老李被“抓”了,但至于为何被羁押以及羁押于何处,老陈全不知情。
“法庭联盟”助力
寻找“消失的他”
人海茫茫,到哪去找“消失的他”呢?倘若公告送达,势必要耽误时间。进退两难之际,案件的承办人刘法官想起了“长三角一体化法庭联盟”联络通讯录。
2021年6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法院在青浦朱家角、吴江汾湖、嘉善西塘和姚庄4个法庭协作试点基础上,共签《工作联盟备忘录》,扩大协作范围至示范区全域12个人民法庭,形成了涵盖多元解纷、诉讼服务、智慧建设等多方内容的“全域协同”法庭联盟工作机制。
刘法官通过法庭联盟通讯录联系嘉善法院的“长三角联络员”,确定老李正羁押在嘉善看守所,并与朱家角法庭鲁庭长、西塘法庭陈法官、人民陪审员高老师召开庭前准备会议,组建跨域合议庭,奔赴嘉善看守所提审了老李。
“是老陈违约在先。他将鱼塘交给我的时候,还不能养鱼,我自己整改花了几十万元,扣除老陈应负担的违约金,我就不欠租金了。”老李愤愤不平地表示。
同行的西塘法庭陈法官是“法庭联盟”里经验丰富的调解“老法师”。在耐心倾听完老李的意见,待他情绪平稳后,陈法官从当地农村鱼塘的承包现状,到法律规定和证据规则,娓娓道来,分析利弊。最终,老李同意支付部分租金。然而,老陈聘请的律师坚称交付的鱼塘符合标准,坚持己方诉请不作让步。
达成调解方案
快速解决纠纷
眼看双方的意见不一,跨域合议庭商议后,当即决定联系此时身处国外的老陈本人。
“单纯给群众讲法条,群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多年扎根基层的刘法官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她和“法庭联盟”的同事们在化解纠纷时格外注重使用群众容易接受的“土办法”和“老办法”,想方设法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因存在时差,老陈接电话时已经是下午了。“如果双方对鱼塘整改情况意见不一致,需进一步举证、评估,诉讼成本太大。”人民陪审员高老师起了话头。
“评估时间长,我们也可以邀请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法师实地‘查验’鱼塘。”刘法官提出变通方法,“但老李很快就要到监狱服刑了。现在老李愿意折价支付部分租金,可以很快拿到钱,节约不少诉讼成本。”
最终,老陈同意老李提出的调解方案。当天,在“法庭联盟”的助力下,双方达成了协议,促成纠纷的快速解决,令鱼塘得以最高效利用,保障了各方的权利。
据悉,“长三角一体化法庭联盟”的成立,为很多跨域案件的快速办理提供了可能性。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青浦朱家角法庭扩大了司法协作通讯录的范围,将覆盖朱家角法庭辖区各村、居委会、司法所的协作网络扩展至“法庭联盟”管辖范围。“法庭联盟”可通过通讯录直接对口各村、居委会、司法所,不断增强群防群治力量,加强矛盾化解的协同机制,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