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秀天下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8月07日

凡夫

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朱家角,经联合国环境保护署认可、被国际城市协会评选为“国际花园城市”。江南像朱家角这样粉墙黛瓦、渔歌唱晚的小镇比比皆是,为何她能出类拔萃,雄踞群冠?我认为,“一个‘水’字秀天下”便是其答案。

朱家角,古名珠街阁,雅称“珠溪”——这个江南小镇自古就与“水”结缘,“水清,声移,人家尽枕河”便是她的生动写照。作为上海最大的一个集镇,三分之一为水域,境内拥有上海最大的湖泊淀山湖。古镇内漕港河、朱泖河、南北市河、祥凝浜、油车浜、圣堂浜纵横交错,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偎着漕港条条支流,犹如一把张开的折扇。身在其中,给人以“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享受。古镇因水而生,因水成街,因水兴市,水成了人人们组织生活、生产的主要脉络。临水构屋,枕水而居,于是便有了水埠头、水墙门、水榭、水阁、水亭这些充满着浓烈的历史气息的古建筑。

历经沧桑,但是这座积淀了宋元以来历代文化的江南名镇却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水乡风貌。何以故?答曰:以“古”为本,做足“水”文章,把水看作是朱家角的命脉。朱家角在维持原水系、确保无死水的前提下,展现两种水环境:一是居住水环境,依然是家家临河,开门见水,二是生态水环境,古镇入口区充分利用自然河道,河道上种植堤柳河四季植物,形成交替变化的水乡美景。

新世纪以来,朱家角的保护和改造工程驰入“快车道”,呈现出一派“旧貌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朱家角以“古”为本,做足“水”文章,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大手笔和借“外脑”。启动于2001年、历时5年的朱家角改造工程总投资76亿元,开创上海乃至全国乡镇建设先河。近年来,朱家角以“水乡”为命题,邀请多国建筑大师和专家相继举办“新江南水乡”国际论坛、“全球化视野下的地域化城镇”高端论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江南水乡”社区空间发展模式与建筑形态。通过这些集全球建筑、艺术、文学天地之智的国际论坛,终于形成了“都市水乡朱家角,宜居城市新典范”的功能定位。依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区位优势,沿袭“小桥、流水、人家”等诸多天人合一的人居建筑风貌,打造的是一个既具历史风韵又显现代生机的宜居城镇典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