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我们去年只是为了配合防疫政策,停工了2个月,居然就被这个短视频账号说成了烂尾楼,侵害了我们的名誉权。”上海一房地产公司气愤地表示,某房产中介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一则“曝光视频”伤害了它的商誉。为此,房地产公司将房产中介告上了法院,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日前,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
原告上海某房地产公司是临港一楼盘的开发商。公司表示,项目开发至今一直有序运营,正常建设。为配合上海市防疫政策,项目应主管部门要求公司于2022年3月15日停工,疫情稳定后于2022年6月1日复工复产,并于2022年6月7日正式组织加紧施工。
而就是这段停工的经历在网上掀起了波澜。被告某房产中介2022年6月30日23:28在其短视频账号上发布短视频,视频内容为他人的聊天图片,图片主要内容为“临港××小区,疑似烂尾,去年12月份开盘。我们业主想请您曝光,银行核实资金已被挪用,××会不作为,所谓的监管账户毫无用处,我们业主无反映渠道。”房地产公司指出,房产中介公司未经核实,将上述聊天内容发布在其短视频账号并配文“临港新房滴水湖又一烂”,同时在评论中明确所指烂尾楼盘为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房地产公司认为被告作为临港新城的房产经纪公司,未核实他人言论且无任何依据,在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短视频账户中发布该公司楼盘为“临港新房又一烂”的不实言论,属于以散布捏造的事实故意损害公司名誉的侵权行为。截至起诉日,房产中介拒不下架案涉视频,发布仅一天播放量高达数万次,且被大量人员点赞、评论、分享、下载,其中不乏已经购买原告楼盘的业主,以及原告潜在的销售客户。房产中介公司的侵权行为使房地产公司业主及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知晓并可能误信误传,损害业主及公众对该公司的信赖、降低对公司的社会评价,不仅侵害了公司的名誉权,还给公司的经营造成极大损失。综上所述,为维护自己正当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房地产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被告房产中介公司则表示,涉案短视频中涉及楼盘的相关内容系业主向该公司反映,公司只是帮助业主转发到抖音。短视频中的“烂”是指开发商处事很烂,不接受业主诉求,不是烂尾楼的意思。
法院审理后认为,法人名誉权包括了商业信誉、产品声誉等诸多关乎企业法人发展命脉的重要人格因素。本案中,被告房产中介公司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仅凭一张对话截图即在其有一定影响力的抖音账户上向不特定公众发布“临港新房滴水湖又一烂”的短视频。在房地产行业陷入低谷的现在,任何有关房地产的信息都会刺激购房者紧绷的神经,“临港新房”、“烂”等字眼难免让购房者联想到楼盘可能烂尾,原告公司资金链紧张,对原告公司的履约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原告公司的社会评价降低,损害了原告公司商誉。被告公司称其短视频标题中的“烂”系指原告处事很烂,并不符合公众看到该题目后的通常反映。被告的行为导致原告社会评价降低,侵犯了被告的名誉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原告房地产公司现主张被告删除该侵权短视频并在抖音账号上置顶发布致歉声明,于法有据,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原告为处理购房者的投诉、回复主管部门的询问、聘请律师起诉等均需支出成本,根据综合考虑侵权短视频的存在时间、观看量、评论数、账号关注人数、涉案视频可能传播范围等因素,法院酌情确定原告的经济损失为5万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