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分析:方法论20讲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8月16日

《法经济分析:方法论20讲》 张永健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入门

第1讲

法经济分析概览

1.1像法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2什么是法经济分析?

1.3法律人的法经济分析,经济人的法经济学

1.4核心主张:法教义学必须结合社会科学方法

1.5法经济分析=经济方法+法律主题

1.6法经济分析≠量化法实证研究

1.7如何使用本书

第2讲

何谓法教义学?

2.1法教义学的范围与特性

2.2为什么法学需要一套方法?

2.3传统法律解释方法概要

2.4法律解释方法的问题

2.5法律续造

(略)

【编辑推荐】

不用数字、不用图表,用大白话解说法经济分析。

法律实例源自于中国的《民法典》《刑法》《公司法》等法律与判决,而非以欧美法律作为分析对象。

解读经济学如何填补法教义学的方法漏洞,并阐述如何撰写“法经济教义学”。

超过30则法经济分析小故事,以小喻大。由作者的学习历程,说明在学术路上攀登高峰的态度与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为张永健教授根据多年研习法经济学的经验,专门为法科学生撰写的一本讲述方法论的入门图书。

该书通过二十讲的形式,从“何为法经济学”谈起,按照“入门”“进阶”的篇章安排,系统阐述了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对法教义学的作用和局限性也进行了阐述。

本书用讲义的形式,力求内容生动,篇幅适中,并且加入了超过30则法经济分析小故事,以小喻大,由作者的学习历程,阐明在学术路上攀登高峰的态度与方法,从而给读者带来轻松且立体的学习体验。

【作者简介】

张永健,美国纽约大学法学博士,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Clarke讲席教授、东亚法中心主任。美国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荷兰鹿特丹大学,瑞士圣加仑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海法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法经济学领域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在法经济分析与法实证研究方法领域著述甚丰,已出版中英文著作14种,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主要包括《物权法之经济分析:所有权》《社科民法释义学》《法经济分析——方法论与物权法应用》等。

【精彩书摘】

法经济分析思维,对于答考试、写论文、撰诉状、下判决,都有神效。

要像法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要“心中无法条”。法律条文是立法者为了解决问题而设。有些问题,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点是必须有一个方案可以一体遵行。例如残障人士专属停车位,可以用蓝色线、橘色线,或任何其他与一般标线不同的颜色,只要定于一尊就好。而有更多的问题,源自人追求私利、甚至不惜伤害他人(利益),所以法律条文是为了制造激励、改变人的行为。即使是禁止做某事(否则施以刑罚、罚款、损害赔偿责任)之规范,仍是激励的不同面貌。

像法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就是在研读甚至背诵法条之前,先思考法律问题的本质:这部法典、此一条文,是在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条文、哪些部门法,同样也有助于(或有害于)解决此问题?如果你是立法者,你会采取何种政策?设计好你的方案后,与现行法比较;若有不同,思考为何立法者采取的方案与你不同?现行法与你的方案的各自优缺点何在?立法选择只是因为着重的价值不同,还是对事实判断有异?

如果你已经知道法条内容,则思考:如果没有这一条,会产生何种后果?有没有成本更低的替代手段,可以达到同样效果?有没有辅助措施,可以让既有的规制方式,更有效果?

而在回答以上问题时,都必须自问:立法者追求的价值是什么?是否还有别的价值值得追求?(第5讲、第10讲有更多说明)你对成本、收益、后果的判断,奠基于何种对人性的判断?(第4讲称之为“行为理论”。)

以上的立法论提问,看似与教义学无关,实则不然。理想上,法经济学家是在“无知之幕”后思考,知道问题本质,但不知道立法者已经提出的方案,所以能独立思考。若经比较现行法与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案,有自信后者较佳,法经济学家会思考如何能用法教义学接受的解释方法,得出最有效率的方案。有时,主流的法律解释方法,足以用法律解释、法的续造得出最有效率的方案,那就皆大欢喜。但是,如果不先在无知之幕后思考,解释法律者就可能过度受到既有学说的牵制,忽略了其他更好的解释方案。

而如果用法教义学的解释方法,无法得出解释者心目中最有效率的方案,就需要思考如何能达到虽非最有效率,但仍较有效率的方案。较有效率的方案不一定存在,折中说不一定比主流解释好。因此,此种情形下的最佳做法,难以一概而论。但至少对学者而言,在解释完现行法后,阐释为何现行法不是最佳方案,并铺陈最佳方案的内容,应该是天职。

最后,对考生而言,许多法律考试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个法律问题,正反并陈。但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怎么可能每个法律问题都背诵过学说实务见解?法经济分析的条件式思考和理论思维,帮助考生当场发明新学说。

……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