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蒋芸芬 记者 徐荔
家中房子漏水、离婚后失业在家、家里老人过世经济拮据……居委书记得知后,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可得到帮助的她却以“居委书记闺蜜”的身份自居,以可以让居委书记帮忙搞定学籍、居委书记的父亲突发疾病要做手术等名义行骗。2023年9月,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这名“恩将仇报”的嫌疑人乔某提起公诉。
“万书记”可以搞定学籍
乔某是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2023年7月中旬,她得知学生小杰的家长涂女士苦恼于小杰未能进入心仪的某小学就读,便称自己和该小学对口小区居委会的万书记熟识,可以请万书记给学校校长打招呼。当晚,乔某就称已帮小杰搞定了学籍,并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内包括乔某本人、涂女士和一个自称是“万书记”的人。群聊中,“万书记”告诉涂女士,要提前准备好孩子的户口本、接种本、出生证明等材料,并于三天后到小学找教导处的冯老师办理手续。乔某则在群内提醒涂女士出2000元感谢费,由“万书记”转交给小学校长。涂女士依言照做。
次日,乔某又拉了一个微信群,群内包括乔某、涂女士和学校教导处的“冯老师”。“冯老师”让涂女士直接将相关材料以照片形式发在群里,不用去学校。收到材料后,“冯老师”反馈称小杰的学籍已经办理完毕,让涂女士安心等待录取短信。
然而,到了2023年7月底,乔某突然以“万书记”的父亲要做手术为名,向涂女士借3万元,乔某还发了一张老人的住院病历照片给涂女士。考虑到“万书记”刚刚帮了自己大忙,涂女士便向乔某转账3万元。可是后来,涂女士查询发现,小杰的学籍依然在原学校,而且辗转经过朋友核实发现,万书记的微信号与群里的并不相同。此时,乔某再次以“万书记”的名义向涂女士借钱,涂女士果断提出要讨回所付出的钱款,催讨无果后,涂女士报了警。
被骗的不止一人
警方介入侦查后发现,被害人并不止涂女士一个。2023年6月,乔某以可以通过万书记帮一名学生转入附近学校的重点班为名,从刘女士处索要2000元好处费。后又以认识熟人可以帮刘女士代办银行公司账户为由收取刘女士1.5万元。然而,上述两件事都迟迟未办成。
就在涂女士报警的当天,乔某还欺骗了自己的邻居胡女士。她将胡女士和“万书记”拉了个群,谎称万书记要为待业在家的胡女士介绍工作。可随后,“万书记”却在群里称父亲做手术需要借2万元。胡女士在乔某的鼓动及“万书记”的指示,陆续将1.35万元转给了乔某。直至几天后,胡女士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才发现群里的“万书记”是假的。
好心帮忙却成骗人借口
乔某到案后承认,群里的“万书记”和“冯老师”都是她的微信小号,她的确认识万书记,但从未帮涂女士、刘女士托万书记办事,万书记也没有委托她帮忙借钱,是乔某在外负债累累,所以想到以“万书记”的名义骗钱。所谓的住院病历照片等,都是乔某伪造的。
公安机关也找到了万书记。万书记表示,乔某曾经居住在她工作的小区。2020年,乔某因家里漏水的问题与万书记相识。此后,万书记帮离婚并失业在家的乔某介绍工作。2021年,乔某急需用钱时,万书记也帮过忙。可是后来,乔某频繁以各种理由向万书记借钱,万书记便以家中老人住院等为由婉拒了对方。岂料这些理由,居然成为了乔某对外行骗的借口。
乔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6万余元。去年9月,松江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乔某提起公诉。经审理,乔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说法>>>
乔某的行为仿佛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她不仅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也将受到道德上的指责。
检察官也在此提醒,不要有“开后门”“走捷径”等侥幸心理,遇到自称是领导、领导熟人添加微信等联系方式时,务必提高警惕。尤其以可以帮忙“搞定”事情并索要钱财的,千万不要相信,这往往是骗子的话术,一旦相信很可能遭受损失。若遇到诈骗,或者无法分辨真伪时,可以拨打96110咨询或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