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汤某屋旁有竹园及两棵水杉树等树木,由于常年未修剪等原因,上述树木严重影响了其邻居沈某家的采光。沈某多次上门与汤某协商交涉,希望将树木修剪,然而汤某无动于衷,最终沈某在网上购买了农药——环嗪酮喷洒在汤某家树木处。该行为直接导致竹园内竹子、水杉树逐渐枯死,汤某发现后来到沈某家大打出手。网格员在日常巡逻时发现后立即将两人劝阻,并带两人到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三所联动工作室进行调解。
“心理导师”巧破冰
2023年10月,接到调解申请后,廊下镇三所联动工作室立即指派两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与民警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取证。经勘察,发现汤某家的竹园已经全部枯萎,两棵直径50厘米的水杉树也已经叶片发黄。调解员和民警查看周边监控后,确认上述树木的枯萎确为沈某喷洒农药导致。
沈某表示,喷洒农药的行为也是事出无奈,愿意赔偿5000元作为补偿。汤某听到赔偿金额后,认为沈某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双方随即发生肢体冲突,现场民警立即将双方分开。由于双方情绪激动,调解员随即决定此次调解立即终止。
随后,调解员单独找到了汤某询问相关诉求,其表示需赔偿10万元作为物损及精神损失的赔偿。由于双方提出的金额差距较大,调解员决定先制定可行的调解方案——由公安人员针对沈某故意损坏他人财物进行讲解;调解员针对邻里矛盾纠纷的化解进行引导;律师作为非官方的第三人对双方进行“背靠背”地释理说法,尤其在毁坏树木可能会受到林业部门行政处罚这一法律责任上对沈某进行告知。
第二天,调解员根据制定的方案分别联系派出所民警及律师事务所律师来到三所联动工作室。调解员化身为心理导师,表明从情理上讲,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通过调解员的耐心说情,双方当事人对赔偿金额终于有了一点松动,沈某表示愿意赔偿1万元,而汤某表示需赔偿5万元才能和解。
看着双方赔偿金额差距越来越小,调解员决定按照之前制定的调解方案从法理角度出击进行调解。随后,法律顾问律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普法解释,根据《民法典》规定,沈某应承担赔偿责任。农药虽然损坏了竹林和树木,但根据市场价格没有汤某所说的那么多,汤某所说的精神损失费法律上也没有规定。此后,律师进一步分析了树木的产量和损失,经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耐心释法,最终,汤某同意沈某赔偿其经济损失2万元。
双方以2万元达成调解
然而,沈某始终只愿意赔偿1万元,眼看调解再次陷入僵局,民警立即从“理”的角度出发对沈某进行“背靠背”地告诫,民警首先告诫沈某私自在他人土地上喷洒农药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民警一针见血地指出,邻里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之间沟通交流出了问题。民警建议沈某平时要多和汤某沟通交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最后,说明凡事留三分,遇事不要冲动,万一发生刑事案件那就后悔莫及了。经过民警一个多小时的告诫,沈某最终答应了2万元的赔偿款。
双方达成调解如下:沈某赔偿汤某2万元作为经济补偿;汤某负责修剪竹园的竹子以及水杉树的树枝,满足沈某家的采光要求;2万元补偿金当场履行支付,并在下午履行修剪;此事属于一次性纠纷,双方无其他争议。第二天,调解员与民警一起再次来到了汤某家竹园及水杉树处,发现所有树木已经修剪。沈某家现采光良好,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员及民警的调解表示感谢。
【案件点评】
本案是因邻里矛盾而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能得以成功调解有以下几点:一是有效运用三所联动工作室调解工作模式,制定一套可行的调解方案,即由公安部门针对沈某主观故意损坏他人财物进行告诫,调解员针对邻里矛盾纠纷的化解进行引导,律师作为非官方的第三人对双方进行“背靠背”释理说法,“三箭并出”为本案成功调解奠定了基础。调解员、民警及律师运用自身特长,运用“背靠背”调解法,以法律、情感、道理等多角度作为“突破口”,达到了让当事人知法、懂理、念情的效果,使得纠纷得到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