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一证”改革从浦东推广至全市

“拿证即开业”为商户减负增效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1月23日

图片来源网络

1月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拓展“一业一证”改革工作的通知》。早在2019年7月,浦东在全国首创市场准入区级事项的“一业一证”改革。2020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此次“一业一证”改革从浦东推广到全市,对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营者办事效率大有助益。

综合许可审批服务让经营者“拿证即开业”

“对于浦东改革试点工作企业反响良好,在坚守风险防范底线的同时,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促进审批精简、有效监管和优质服务。”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江利红教授在接受本报《新法讯》采访时表示,全市此次改革是在浦东试点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例如“通知”中延续了国务院对浦东改革试点批复中的提法,要求健全“行业综合许可制度”、提升“行业综合监管效能”,在此基础上,纳入“一业一证”改革的行业有所拓展,而且特别强调与数字政府建设相结合,加强信息技术的支撑,优化“一业一证”网上申办功能,搭建“一业一证”智能监管场景和模式。

在复旦大学法学院杜仪方教授看来,浦东改革试点比较成功,才会尝试扩大范围在全市开展。“一业一证”最主要解决的是办证流程繁琐问题,将所有的证件都以经营者为面向进行统合,简化申请手续,减少材料提交,缩短审批时间。此外,可以使得不同部门所做出的行政许可在标准上协调统一。

江利红表示,“通知”附件发布的上海市“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第二版)与第一版相比,将18个业态拓展到12个行业的39个业态,并将“行业名称”划分为“行业分类”和“经营业态”两项进行规定,例如将“超市”“便利店”“药店”等经营业态都归类为“零售业”,划分的方式更为科学。此次目录更新对经营主体而言,可以申请行业综合许可的事项越来越多,而且随着行业综合许可审批服务流程的优化,真正做到让经营主体“拿证即开业”,把更多精力用在经营上。

从“准入”到“准营”需要做好无缝衔接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售卖“拍黄瓜”等凉菜而被举报索赔的案例并不少见,其因在于销售凉拌菜无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证。此次“通知”明确要实现综合许可证“一证准营”,对于中小商户而言意味着什么?

江利红认为,推行的“一业一证”改革,不是取消原有的行政许可,也并不改变事中事后监管中各许可事项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针对各地多家餐馆因违规售卖“拍黄瓜”等凉菜而被行政处罚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7月发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规定食品经营者从事解冻、简单加热、冲调、组合、摆盘、洗切等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简单制售行为时,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设备设施、专门区域等审查内容。即通过简化许可程序和审查内容的方式进行应对,而并没有取消该许可项目。

杜仪方认为,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继续贯彻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原则,并增加“首违不罚”“无过错不处罚”制度,逐步修正以往重罚的倾向,使得执法兼具温情,能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在江利红看来,此次“一业一证”改革对于经营主体关注度高、办理频次高的行业的相关许可事项进行了整合,实现“准入即准营”,从申请手续、提交材料等方面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在落实“一证准营”过程中,应当注重行业综合许可与单项行政许可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深度融合,逐步推动行业综合许可申请表替代单项行政许可申请表。此外,在实施行业综合许可制度的同时,还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再造行业管理架构,实现审批与监管的“一体管理”。(记者  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