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黄诗原 傅婷煦
进口咖啡含有非法添加物质,消费者发现后提起诉讼要求“十倍赔偿”。该咖啡究竟含有什么危害性成分?涉案商家将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近日,记者从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了解到,商家最终被判处退还原告货款并支付十倍赔偿金。
案件回顾
市民胡先生被一款号称具有“强化肾功能”的马来西亚咖啡吸引了的目光,于是他通过微信向商家购买了八盒咖啡,并转账3600元。收到货后,胡先生发现咖啡包装上没有任何中文标签,也没有标明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中文信息,于是委托检测公司进行检测。
检测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认定,案涉咖啡含有“他达拉非”(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药物成分)。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胡先生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解除与商家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并要求商家退还货款3600元,并支付十倍赔偿。
被告商家表示,在发现案涉产品有问题后,原告没有第一时间联系被告,认为原告胡先生大量购买案涉咖啡就是为了获得巨额赔偿。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之间存在交易案涉咖啡的客观事实,根据咖啡商品实物及双方陈述,该案咖啡为进口预包装食品,无中文标签,且被告也没有提供相关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材料。此外,根据检测报告,案涉咖啡中含有“他达拉非”非法添加物质,因此,法院认定案涉咖啡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被告作为案涉咖啡的经营者,负有保证食品来源安全的基本义务,但被告仍销售明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依法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原告购买八盒案涉咖啡,并未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求,有权请求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原被告双方订立的买卖合同解除,商家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退还原告货款3600元,并支付原告赔偿金36000元。
说法
一、在食品中添加“他达拉非”成分存在较大风险
保障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上述案件中的“他达拉非”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药物成分,须凭有处方权医生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使用者在用药前需经过医生专业诊断,并考虑心血管健康状况,综合评估后才能用药。人体摄入过量“他达拉非”会引起休克等不良反应。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将“他达拉非”加入食品中,打着食品、保健品的旗号进行销售,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风险隐患。
二、进口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和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食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并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同时,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直接的指引作用,与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密切相关。该案中,被告作为进口食品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安全的各项规定。
三、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该法确立了“退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规则。法院通过对案涉咖啡的同一性判断,认定原告是在合理生活需求范围内购买,因此支持原告的惩罚性赔偿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