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本报讯 昨日下午,宝山区人民法院和宝山区发改委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市首个司法信用正向激励数据共享共治机制,并于当天上线。
该机制依托区发改委开发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信用平台”),共同建立的司法案件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初步实现了公共信用平台与司法信用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对经营主体而言,一旦做出失信行为,就会遭受惩戒措施,还会因市场信用评价降低导致银行信贷受制约等困难,因此有必要建立守信激励与信用修复机制,营造鼓励自动履行、支持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通过该机制,区法院初审后,涉案当事人自动履行法定义务的履约信息可转化为信用修复数据,并上传至公共信用平台,经区发改委复核后,通过一网通办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并予以展示。政府等招投标单位可通过信用宝山、信用上海、信用中国等门户网站,对信用状况进行核查。从源头上激励义务人积极履行义务,打造良好的区域营商环境。
“我们希望能将司法数据,通过府院之间的数据流通,为政府部门在针对经营主体的行政审批、市场准入审核、荣誉授予等方面提供精准‘信用画像’,实现数据从共享到共治。”宝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晓立表示。
会后,宝山法院还与区发改委签订《联合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将信用激励及修复的司法数据共享至人民银行开发的征信平台,以期最终实现政务、司法、征信三大信用数据互联互通,为守信经营主体的良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