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第二站:走进宝山月浦人民法庭

沉浸式感受“田间地头”的调解力量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5月31日 王葳然

观察员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纠纷调解过程

  □  见习记者  王葳然

  “这个《宝法说法》普法手册蛮实用的嘛!”

  “家庭教育指导站里面布置得还挺用心,连灯光都是暖色调。”“‘枫桥e站’,具体能做些什么?”

  5月2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打卡“沪尚新‘枫’景”系列活动第二站来到了上海宝山法院月浦人民法庭,十余名各行各业的“法治观察团”成员先后参观了月浦人民法庭的诉源治理工作站、家庭教育指导站,以及设立在沈家桥村的“枫桥e站”等地,沉浸式感受“田间地头”的调解力量,深度融入到人民法庭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美丽画卷之中。

  体验角色扮演  现场演绎纠纷调解

  “现在我们开始分配角色,谁来扮演当事人老倪和邻居老朱?”“枫桥e站”内,月浦人民法庭法官苏东东话音刚落,就得到了观察员们的积极响应,一场由真实案例改编的纠纷调解“剧本杀”开始上演。

  刚搬进新农村改建的新楼房不久,老倪家中便发生漏水,他怀疑跟楼上老朱家有关。沟通中,双方争执不下,便来到村委“说理”。

  看到老倪和老朱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法官苏东东说:“法院可以帮忙联系鉴定机构,但……”

  一听到帮忙找鉴定机构,心急的老倪没等法官把话说完便问:“周期长吗?多久能鉴定好?”

  “过来申请鉴定是很快的,但如果要打官司时间可能稍长些。而且到时候鉴定出是谁家的问题,谁家要出鉴定费的,你们看怎么样?”法官回答。

  见双方此时都有所犹豫,人民调解员适时开口:“老倪、老朱,你们都是老邻居了,今天也都是带着诚意来的,考虑到鉴定费也确实可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如心平气和坐下来聊聊……”在法官和人民调解员的步步引导下,这场模拟调解以双方达成和解而告终。

  “很高兴看到今天我们‘剧本’里的纠纷成功调解了。但实际上,当时这起真实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并没有接受调解,后来经历鉴定、一审、二审,历时长达一年多才有结果。”月浦人民法庭庭长张继峰介绍,“最终鉴定下来,申请人损失金额1.93万元,然而鉴定费就另花了1.9万元……”

  “这个案件让我们看到了调解及时有效化解矛盾、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的意义。”张继峰坦言。后来,月浦人民法庭认真复盘了当时的调解过程,并结合该案例与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合作开发了这一人民调解员实训课程。

  “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老倪”的扮演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皑在体验结束后说道,“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老百姓知法、懂法,进而能够用法,培养更多的法律明白人,基层矛盾自然能有效‘就地’化解。”

  打卡月浦“枫”景  探访诉源治理新路径

  “事实上,很多纠纷在早期村居发现后,在诉前化解,是最佳时机。”“法治观察团”成员、月浦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周晓燕说。

  一直以来,月浦人民法庭坚持把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据了解,月浦人民法庭所在辖区有月浦、罗泾、罗店3个镇近80个社区、56个村,200余名人民调解员。而人民法庭共有法官7人、法官助理5人,年均结案2100余件。

  法官如何指导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作用?如何更好形成诉源治理社会合力?

  月浦人民法庭与上海市首个面向社区的实体化社区治理学院达成合作,由人民法庭提供真实案例创作课件,到村居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培训。像“打卡”活动中这样沉浸式的案例场景,正不断被运用在人民调解员的实训课程中。

  此外,月浦人民法庭进一步延伸职能触角,把治理的“目光”聚焦到一个个小家庭。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少年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月浦人民法庭秉持人文主义家事审判理念,专门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站,并依托指导站,协同各方力量,致力于推动家事审判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切实加强对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这里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调解室,也是一个动态的集家庭问题咨询、案例教学、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站。”在布置温馨的指导站内,月浦人民法庭法官叶骄凌站在橘黄色暖光灯下介绍说。

  家庭教育指导站日常除了参加诉前联调、应邀至各社区和学校开展讲座外,还注重与公安、检察院、妇联、民政、教育等职能部门及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等机构的协作配合,努力在社会的“最小单元”推进婚姻家庭纠纷的诉源治理。

  当天活动中,上海高院法治宣传处(新闻中心)副处长蒋梦娴,上海宝山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小国还共同为“法治观察团”成员赠送了《图说·沪尚新“枫”景》宣传手册及上海高院《弘扬新风尚·小案大道理》普法案例手册。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集章打卡留念。

  ■  观察员说

  崔建华  上海市人大代表、福然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幸作为“法治观察团”的成员参与打卡“沪尚新‘枫’景”系列活动并走进月浦人民法庭。通过近距离参观人民法庭,感受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与实践。其中,月浦人民法庭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站、“枫桥e站”、人民调解员培训等,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绘出了将司法资源下沉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这一人民法庭依法能动履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美丽图景。

  季思闻  青年律师代表

  作为观察员,深度学习了月浦人民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积极探索,并观摩了一场沉浸式模拟调解“剧本杀”。人民法庭将争议解决延伸至巡回法庭、家庭教育指导站、普法微课堂等,依托人民调解员、公益律师并与乡村联动,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沪尚新‘枫’景”打卡活动模式新颖,让“法治观察团”以全新角色和视角体验了人民法院为人民,司法案件求公正,矛盾化解走真心。

  周晓燕  上海宝山法院人民陪审员、月浦司法所人民调解员

  此次作为“法治观察团”成员,受邀参加打卡“沪尚新‘枫’景”的活动,亲身感受了月浦人民法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到诉源治理中,主动参与并指导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用以案释法、以案促治的形式,通过“调解一个,引导一片”的方式,为基层百姓化解矛盾。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我会不断向法官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为基层法治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法治教员团

  法治文化进社区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此次打卡活动,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员,收获满满。这种新颖的打卡形式,能够生动普及法治文化,不仅是对“枫桥经验”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我们将积极发扬这种先进做法,让更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法治的力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