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为了解《规定》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查找问题和不足,持续深化和推动“一业一证”改革,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执法检查。昨天,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情况的报告。
据了解,“一业一证”改革主要聚焦行业准入多头办证难题,在不改变审批权限和条件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和集中审批程序,将经营主体进入特定行业需要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行“一证准营”。
从执法检查情况来看,法规总体得到有效实施,重点条款得到较好落实,行业准入便利度大幅提升,准入成本持续降低,推动政府审批服务向以经营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的目标基本实现,经营主体获得感明显。截至目前,浦东新区累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1万余张(法规实施以来累计发放8189张),全市累计发放行业许可证5.7万张(包括浦东新区),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近90%,申请材料压减近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
检查组发现,《规定》构建了行业综合许可,创新行业准入审批模式,浦东新区不断拓展行业综合许可证适用业态范围,动态更新“一业一证”行业目录,将试点行业从31个逐年扩展至58个,有力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规定》重塑了许可证业务办理全流程,持续降低企业负担。据悉,浦东新区整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材料清单,再造行业准入审批流程和管理模式,大大缩短了企业从经营筹备到进入市场的时间,企业办证负担大幅减轻,开业效率明显提升。
《规定》复制推广“一业一证”改革经验,释放浦东新区法规积极效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全市积极稳妥扩大“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行业范围和试点区域,将全市25个试点行业扩展至39个,形成持续迭代、良性循环的改革长效机制,复制推广效果初步显现。
但执法检查中也发现法规贯彻实施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业一证”办理系统还不够通畅,行业综合许可证效率认可度还不够高,行业综合许可证有效期制度推进还不够有力,行业综合许可证社会知晓率还需进一步提升,“一业一证”改革举措复制推广还需要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