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法律职业发展论坛”在财大召开

探讨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新发展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7月03日 朱非

  □  记者  朱非

  6月29日,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第二十四届“法律职业发展论坛”在法学院成功举办。与会学者围绕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与就业三大主题展开研究与讨论。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从职业发展论坛的传承、法学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历史发展与内在逻辑层面进行阐述,并从组织系统等角度进行了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教授作法学院2024年上半年工作汇报,她详细介绍了学院今年以来的人才培养、学科布局、招生就业以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情况,并采用详实的数据表明了法学院近年来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果。她表示,合作单位对于学院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助力作用,感谢并期待到场嘉宾们通过职业发展论坛为法科人才培养提出宝贵建议。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对法学院的发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介绍了法治人才培养的政策背景。他认为法学教育是法治人才培养的最前端,上财法学院具有鲜明的特色与深厚的历史渊源,一方面要将学生置于重点,另一方面要在课程设置中发挥学院的特长与比较优势。最后,他指出,目前法学的发展正从比较论、立法论走向适用论,实践应成为重要教学来源,以培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广泛前景的人才。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国良以大学生就业形势为主题进行主旨发言。他分析了今年的总体就业情况,他认为从数据上看毕业生量大不等于就业形式严峻,一方面就业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就业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目前就业问题是结构性问题,根源在于专业、性别、区域、薪酬福利等要素的偏差以及就业预期改变和家庭结构的影响。他呼吁用人单位善待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秦策教授介绍了学院与业界交流的实际案例,认为理论与实务的交流才会碰撞出火花。他表示,职业共同体的交流可以有效减少分歧,需要各方共同做出努力。他也期待后续能以文章等多元形式进行更多的文字交流。